不是高水平的藝術,而不是私人的藝術,人們可以以人為主體拍出好照片。
在電視劇中,《山海情》《覺醒年代》做到了這兩層。在這部電影里,我覺得只有《流浪地球》和這個《萬里歸途》做到了這兩層。
上映9天破11億票房!此次張藝新片或為主旋律片指明方向
親眼看《萬里歸途》,第一感覺就是港台導演拍不出這種片子。第二個感覺是這部電影最像《流浪地球》,然後才知道這部電影是《流浪地球》團隊拍的。
我才發現,不是主旋律電影不好,而是好導演少。
《萬里歸途》真是一部商業與主旋律結合的好電影。兩小時的持續時間全程沒有尿點。我認為它的成功在於它的真實性,它並沒有刻意增加價值。就像劇中的宗大偉拋棄外交官身份一樣,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遇到戰爭,他的第一反應是遠離,但在危難之際,他也會挺身而出。
看電影,真能感覺到宗大偉下一秒就要被現實淹沒,但他要肩負起疏散現場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扣動扳機。這裡不得不吹一波張譯,他真的是活生生的演了這個角色。現場看張藝、尹濤、張子賢等演員真的很舒服!
而這樣的刻畫,不僅會讓我感到膽小怯懦,還會讓人意識到普通人的歷史責任和擔當,包括張毅去戰區疏散剩餘的人,盡職盡責地打通老百姓的通道。
生活,你會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國人的凝聚力。
所以最好的主題絕對不是背台詞、喊口號,而是把真實的事件擺在眼前,讓你親身體驗。我們的歷史是如此的正確,只要你把老一輩的所作所為發號施令,你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偉大。
這部電影最大的優勢和《流浪地球》一樣,就是類型。和《戰狼2》《紅海行動》相比,沒有多少英雄氣概。整個過程都是普通人,更真實或者更「慘」。撤離之旅。張毅沒有紅海特戰隊的指揮官那麼瀟灑。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外交官,妻子因上司任命的各種「疑難雜症」即將臨盆。
王俊凱的演技還有提升的空間。逛街時突然被叛軍流彈擊斃的張子賢,收養異國孤兒的殷桃,貪生怕死的王迅對人不友善,不是他看到中國外交護照就會低頭。外國外交官。他們都描述了一個主題:
僑胞撤離真的很難,而且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叛軍最終折磨張毅的方式,也體現了兩個文明或兩個不同民族的做事方式。
中國人的性格特點體現在溫柔耐心,保守而不咄咄逼人,願意生活在固定的空間裡與熟悉的人打交道,願意服從權力的約束。
他們喜歡規律而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經常堅持穩定的環境,不冒險。相反,西方繼承了動物的本能。他們行動靈活,精力充沛,善於發現和捕捉機會,具有很強的進取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