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台階的數量之多,讓考古人員驚覺,墓主人極有可能身份顯赫。
隨即,我們在古墓挖掘里經常看到的——卡探,登場了。
而大家此前在南派三叔小說《盜墓筆記》里經常看到的洛陽鏟,也發揮了神奇的作用。
「卡探」,說白了,是指利用洛陽鏟,快速劃定地下古墓遺址的分布範圍。
洛陽鏟的學名就叫——探鏟。
這洛陽鏟下去,考古人員大吃一驚,埋在洛陽野生動物園底下的這座古墓,其東西跨度竟然達到了50多米,要知道,這個面積和規模,大概只有帝王陵寢,才配得上了。
可如果真的是帝王墓葬的話,為何這座古墓如此蕭條,居然連圍起來的「裝飾」都沒有?
如果真是帝王墓園的話,那至少周邊是有陪葬陵寢的?這是從先秦漢唐時期就延續下來的古代喪葬傳統。
生前富貴,死後也想通過造規模宏大的陪葬陵寢,來彰顯墓主人生前的榮光。為何這座墓葬卻沒有這些彰顯地位的陪葬物呢?
事情還要從洛陽的邙山說起。
邙山又名北邙,它的海拔只有250米,有山有水有平原,所以,這個地方一直是人們公認的頂級的風水寶地。
甚至在洛陽民間,還流傳過一個說法——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這座墓葬既然能選在邙山,至少說明墓主人身份不俗,可沒有陪葬沒有封土,加上墓底下出現了多處塌方,這說明該古墓極有可能已經被盜墓者光顧過了。
果然,考古人員很快在古墓底下發出了6處明顯的盜洞。
要知道,洛陽這個地方,歷來就是盜墓賊猖獗的地區。
說起來,也非常可笑,就連我們上文提到的「洛陽鏟」,最早都是人家盜墓賊發明的。
偷一次就得了,這座古墓居然被盜墓者血洗了6次,最早那批盜墓者,能追溯到唐宋時期。
這是什麼仇什麼怨啊?或者說是盜墓賊知道了這座古墓的主人是誰,所以才屢次來反覆盜,企圖再找到點什麼殘渣?
的確,等到我們的考古人員仔細開掘後才發現,這座初步判定為漢代的古墓里的文物,連渣子都不剩了。
慘烈到什麼程度呢?就連牆磚都被颳得連磚渣都沒有了!可以想見,盜墓者帶不走的,他們也都砸了個精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