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用一組數字來展示一下——
南北寬21.1米,東西長15.6米,另外還有一條長約35米、寬9米的斜坡墓道。
此情此景,讓考古人員心痛不已。什麼有線索有價值的文物都沒有,只有連盜墓的人都看不上的陶器,還得經過多道修復技術,才能復原。
此時,大家已經對墓主人尊貴的身份到底是誰?是帝王、臣子還是將軍,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事就怕認真,就在考古人員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之時,他們古墓的後室,發現了一枚連盜墓賊都沒有發現的印章。
為何這麼說?是因為這枚印章實在是太小太袖珍了,而且印章表面被腐蝕得非常嚴重。
盜墓者不是為了研究歷史,他們當然不會在意,可是任何在古墓里出現的文字信息,對我們研究古墓主人的身份,都有可能產生極大的幫助。
印章上的字體是小篆,上面的兩個疑似刻著人名的字,考古人員不認識,只好請教小篆研究領域的專家,幫忙辨別。
專家看到印章後,喜出望外,印章的主人是曹休。
照這麼推斷,那麼這座破敗至極的墓主人,極有可能就是三國名將——曹休。
要知道,在考古界一直都對曹魏家族墓群,有著無窮的探索欲,卻往往是求而不得。這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對曹魏家族大型墓葬有了明確的認識,它的出現,預示著在古墓周圍很有可能還隱藏著其他的曹魏家族墓群。
這個發現,太重要了!
即便考古人員在曹休的古墓中,沒有出土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但光是這枚印章,見證出來的曹休身份,就已經是這次考古的巨大收穫了。
想想看,如果不是考古人員沒有放棄希望,認真仔細地查找,搜出了這枚印章,曹休這座古墓又會被當成一座無名冢,淹沒在了洛陽邙山那數十萬座沉默的墓群中了。
考古界對於曹魏大墓的研究一直都在深入,但是很多墓地等到我們找到時,都已經被盜墓賊們洗劫一空。
文物流失,文獻難覓蹤跡,活著的歷史,在一點點消亡,這是多少拍賣會、多少價值變現都無法挽回的民族巨大損失。
談古,才能論今,考古歷史,才能見證未來。
一代三國名將身後淒涼,古墓被盜光,可隨著他的真實身份浮出水面,至少為考古界研究曹魏大墓墓群、規模和文物,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為後續曹操墓的確認,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
(註:以後,我們將定期給大家分享一些紀錄片里的奇聞異事,帶著大家用圖文的形式,賞析優秀的紀錄片,這次是第二篇,未來還有更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傳媒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