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2022-01-12     昀澤

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近日,中國娛樂公司樂華推出的韓國女團組合Everglow引發了爭議。起因是該團的一名中國成員,在韓國粉絲簽名會上沒像同團其他韓國隊員那樣下跪行大禮給粉絲拜年,從而在韓網遭受抨擊。

事件還要追溯到1月2日,活動過程中,5位韓國成員向粉絲行跪拜大禮,祝賀新年。當事人王怡人並未下跪,只站著拍手,隨後拱手,做著類似「恭喜發財」的手勢向粉絲拜年。

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這讓我想起了若干年前,另一則韓國三星的中韓高管「跪拜」中國客戶的新聞。「跪」,在中國或者韓國,都屬於「國情」,但已文化有別。說清這事必須從跪拜禮的源頭說起。究竟是傳統良俗還是封建糟粕。

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跪拜禮的源頭

跪拜禮源遠流長,甲骨文里暫未發現,金文里倒是有「拜」字出現。從象形字的角度可以解釋,最早的「拜」是指雙手拿著穀物虔誠祈禱(是種祭祀形式),意思是祈求神靈保佑,慶祝和祈求農作物豐收。

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進入奴隸社會,夏商周時期,統治階級制定了嚴格的禮儀制度,通過這些制度來約束社會規範,比如《周禮·春官·太祝》中有「九拜」:」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

「稽首」是九拜最尊崇的禮節,行禮者雙膝跪地,雙手先拱手,然後向下扣地,頭部緩慢下垂觸地,手前頭後,停留片刻的禮儀,就是我們說的「五體投地」。

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作揖」是在路上行禮的方式,雙手合十或者相握,連帶腰部彎腰動作。基本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拜」,反之則為凶拜,是用來弔喪的。男女則相反。

「拱」是雙手相握抱拳,《說文》:「拱,斂手也」,註:「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中國成員該不該給韓國人下跪拜年?順便再科普下跪拜禮

「拜」就是雙手合十或者相握,然後向下到底的過程。

「叩首」即頭部觸地的禮儀。其動作就是身體不起來,而頭在地面,用頭叩觸地面三次。

「稽顙」即雙膝跪地,把額頭觸地,停留一段時間。比「叩首」禮節要重。

「稽首」、「頓首」、「空首」,這三個禮節大致相同,都是雙膝跪地,先手部打拱作揖然後扣地,區別是頭部的動作,「稽首」是停留一段時間,「頓首」是頭部觸地即抬起,「空首」則是頭部下垂不觸地。

「振動」是喪事叩拜之禮,意思是雙膝跪地,雙手拍地、捶胸、頓足等表示悲傷的動作。「吉拜」是先作揖,然後頭觸地,先拜而後稽顙,「凶拜」為先稽顙而後再拜,動作是頭先觸地,然後再作揖。吉事為吉拜,凶事為凶拜。

「奇拜」是先屈一膝而拜,而後雙膝著地再拜,又稱「雅拜」。「褒拜」是行拜禮後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拜」。肅拜,是拱手禮,並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禮。

九拜形式都是針對正式場合。在東漢以前,人們都是席地而坐,臀部和腳後跟挨在一起。如果有客人,表示尊敬就要直起腰,臀部和腳後跟脫離接觸形成了跪的姿勢,即代表坐著,又代表尊敬,因此行禮的前提都是以跪的形式進行,故有不跪不成拜之說。

「胡床」傳入中國後,漸漸有了高座,凳椅先後問世,原來生活中「跪坐」的習慣消失,但跪拜禮儀保留了下來,成為「九拜」。至於頻次,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三拜,「三拜九叩」就成了大禮。臣子拜見君王,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都用此大禮。

對官員和帝王的跪拜禮,宣揚尊卑貴賤思想,滋生奴才氣息,辛亥革命後被國民政府廢除。新中國告別了「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人民從此站起來,那是輕易不肯在公眾場合跪拜的。跪拜的倫理內核,一是敬畏,二是臣服。俗話說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如果現代社會中國人還在「跪拜」,往往是在以跪拜禮表示「敬畏」的公眾場合,比如祭天祭祖,歃血結義,或者廟裡拜菩薩等。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
更多小說請訪問莫雨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