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作品也注重對於中國思想文化的介紹與探討。雖然由於文化語境的問題,解讀或許不夠準確,卻能從旁觀的視角提出新的思考。
如果說東方的發現對於歐洲的商人、貴族、冒險家們意味著機遇與財富,那麼對於哲學家、政治家們來說則意味著發現一種全新的可能性。「孔夫子的中國」在西方曾被塑造成一個君主開明仁善、民眾謙遜有禮、全社會尚德尚美的烏托邦。
然而烏托邦的美夢沒持續多久,孔夫子的思想又成為被批判的對象,淪為無甚用處的道德戒律。此時,西方對中國的需要已經跨越器物、制度階段,行進到思想文化階段。讚美也好,批判也好,西方都從中國的思想文化中獲取了有益於自身發展的部分。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是外國人貼在中國思想上的標籤。這一思想曾經被西方思想家追捧,也曾被西方的哲學家驅逐出哲學王國。隨著時代發展,西方對中國的了解不斷加深,中國的道家思想、中國本土化的佛學思想也開始漸漸為世界所知。
但儒家思想依然是外國人理解中國的首選路徑。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無遠弗屆。對於日本來說,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值得敬畏讚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需要吸取教訓、謹慎對待。
總之,外國紀錄片聚焦於解讀故宮體現出來的儒家思想文化,從各自的文化角度表達讚賞和批判。
01日本:尋根與自我確證的對象
由於歷史文化上日本深受中國影響,NHK對中國有著特殊的觀看慾望。《故宮的至寶》與《中華文明五千年》在建築與文物的內涵介紹中自覺地就蘊含著對思想的解讀、對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的追尋,自覺地讚美古代中國悠久的歷史、深邃的思想、燦爛的文化以及精美的藝術。
上述兩部影片在敘述的內容與方式上,與央視版《故宮》有相通之處。
作品的整體風格莊重、嚴謹,富有韻味與歷史的滄桑感。表現中國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於日本來說,可能具有某種文化和歷史上的「尋根」意味。同樣,由於日本高文化語境的理解,日本紀錄片對中華文明的思想文化解讀是全方位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