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站在佐紀這邊,每次安慰她說:「對不起,我兒子很可惡,我處理他。」
除了菊次郎,最讓佐紀煩心的就是兒子北野武。
因為信奉「教育能斬斷貧困」,佐紀把錢都拿來給孩子買書和報暑期輔導
哥哥姐姐很聽話,只有北野武不領情,每天只想著打棒球。
鄰居阿媽看北野武可憐,在生日時送他了一副棒球手套。家裡屋子小,沒地方藏,
北野武把手套埋在屋後的銀杏下面,玩的時候才挖出來。
有天,北野武挖開泥土時,發現手套不見了,土裡埋著塑膠袋,裝著一堆參考書。
母親認為北野武迷戀棒球是因為太閒,安排他去英語和書法補習班。家附近是貧民區,
少有補習班,北野武去了三站地之外的地方補習。他騎腳踏車往返,假裝去上課,
其實都跑到附近的朋友家或公園,玩到時間差不多時再回家。
< 北野武與哥哥 >
佐紀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者,完全不認可文學、藝術的價值,她一心希望北野武念完大學去企業上班。
而北野武一直想要逃脫。
上中學時,很多孩子是從郊區富裕家庭來的,北野武穿著破衣爛衫,被嘲笑是「油漆工的小孩」。
一次棒球賽,北野武和私立高中的孩子對壘,對方穿著風光的校服,一上場北野武就輸了氣場。
球賽輸的很徹底,那一刻,他覺得「人生而平等」是句屁話。
北野武在街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坐在街邊,看街頭商販把人的錢騙進口袋。
餓了就和類似的孩子混在一起,用繩子綁了木棍偷廟裡的香油錢,或者把一家商店的貨物偷出來賣給另一家。
幫派的人看到北野武在街上晃,就喊他:「不要亂晃,否則以後和我們一樣。」
爸爸菊次郎不管,老師又管不到,只有母親還在約束他。
北野武不耐煩,氣她:「你幹嘛那個年紀還生我?」佐紀回他:「因為沒錢把你打掉。」
菊次郎想讓孩子們學手藝,油漆匠水泥匠都好,結果孩子一個個都上了大學,
成績最差的北野武也考進明治大學工學院。菊次郎整天抱怨:「工人的小孩讀什麼大學,又賺不到錢。」
北野武大學一年級時,姐姐結婚,母親把準備的嫁妝藏在衣櫃裡。沒幾天,
母親發現錢沒了——整整60萬日元(約新台幣16萬多元)。報警、偵查,忙了一圈,佐紀才發現是自己的兒子做的。
北野武偷了錢,外出盡情吃喝一個月,錢花光才回家。全家人氣瘋了,母親撲向北野武,
尖叫著:「我要處理掉他,然後再處理我自己!」祖母衝上去阻攔,大喊:「不!他要倒在我手上!」
看著妻子與母親搶著解決自己的兒子,爸爸菊次郎卻坐在桌邊舉杯看著,甚至笑出聲來。
為了逃脫母親的掌控,北野武開始打工,決定搬出去住。
大學二年級的春天,他趁母親去工作,開著借來的貨車,搬出行李。不巧在街角遇見了母親。
「小武,你幹什麼?」
「我要搬出去。」
北野武聽見佐紀怒吼:「想走就走,絕對別給我回來,從今天起,我不是你媽,你不是我兒子!」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