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因相愛而走到一起,因不合適而分開的例子,有很多。
這些例子讓我們明白,兩個人在一起,要想相伴到最後,光有愛情是不夠的。
這其中,兩個人的性格、三觀、心態等等都會影響整段感情的走向,而這些又是個人固化的東西,所以,兩個人合不合適,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三觀是否相同
相愛容易,始於五官,相處不易,終於三觀。 很多感情之所以很難走到最後,往往是因為兩個人三觀不同。當你們三觀不同時,你們的感情便會因此產生深深的裂痕和矛盾。 那什麼叫三觀不同,舉個例子: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運動。這不叫三觀不同。 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同。
三觀不同的人,你很難和他在同一個頻道上,你也很難改變他的認知,他也不會理解你的想法。
其實,三觀相同,並不是要求你們的興趣喜好、思維方式完全一樣,而是彼此間能夠求同存異,懂得尊重、理解和欣賞。 林心如12歲時,她爸媽離婚了。就因為爸爸長期向媽媽養的花盆裡彈菸灰、扔菸頭。 雖然外婆很難理解林媽媽為什麼會因為這些小事選擇離婚,但林媽媽始終只有一句話「他人很好,只是過不到一塊去,一輩子太長了」。 林心如16歲時,她繼父出現了,他會為媽媽的花花草草換上漂亮的花盆,給媽媽新買的淡綠格子桌布配上新的盤子碗筷。 他會拉著媽媽的手一起去江邊散步,去濕地公園拍攝花鳥,告訴她每一種植物的名字和故事。 帶回幾根掉落的樹枝,回家後插在古樸的花瓶里,擺在小心如的書桌上。 從此,林媽媽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滿臉怨氣,眼神中流露出的全是溫柔。 可想而知,兩個人在一起,三觀相同真的很重要。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