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1日,上海《電聲日報》頭版有條醒目的消息,要讀者投票選舉中國十大電影明星。此次選舉按十個項目分別投票,不久結果出來了:胡蝶被選為「電影皇后」;登上銀幕不久的新人、22歲的金焰在男演員中得票最多,獲得了三個「最」──「觀眾最喜愛的男明星」、「最漂亮的男明星」、「觀眾最願和他做朋友的男明星」,媒體和觀眾都稱他為「電影皇帝」。不過金焰對於「電影皇帝」這個稱號不以為然。每當聽到這樣的稱呼,他就不高興、皺眉頭說「我不願讚美我的是那些太太小姐,我不承認一個演員只是被太太小姐消遣的東西!
1934年是金焰人生和事業的輝煌時期。這一年的1月1日零點,「電影皇帝」金焰和電影《野玫瑰》中的搭檔王人美結婚。
這一年,導演孫瑜創作了一個描寫抗戰的劇本《大路》,金焰突然覺得,這正是他長期以來渴望的題材,便很快地投入了角色,創作處於亢奮狀態,長期壓抑的心情也暫時得到緩解。《大路》的出現,是他電影形象的一大轉變,銀幕上的金焰,是中國工人的形象、築路人的形象。金焰以英俊瀟灑的外表和真情純樸的表演,將在黑暗社會的壓迫下堅貞不屈、樂觀向上的築路工人金哥形象展現給大眾。《大路》的出色表演,來源於金焰的性格:愛國、勇敢、剛強,不向惡勢力低頭。
1930年3月22日,他曾參加了上海大光明戲院抵制放映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的鬥爭。「一·二八事變」時,他曾冒著炮火參加前線的救護工作。他在主演的《壯志凌雲》中,激昂地發出了「我們要抵抗下去」的呼聲。後來他和妻子王人美為了擺脫日本人的控制,搭乘荷蘭郵船,離開上海,去了香港,開始了他們的流亡生涯。
1944年,金焰和王人美分手。金焰輾轉來到重慶,參加了影片《長空萬里》的拍攝和舞台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演出。
抗戰勝利後,金焰返回上海,主演了《迎春曲》、《乘龍快婿》和《失去的愛情》三部影片。在《失去的愛情》中,金焰與秦怡相識了。
秦怡比他小12歲,出於兒時就對這位蜚聲影壇的「電影皇帝」的崇拜,秦怡便期望與他恩愛地廝守在一起,而金焰也想與這位漂亮佳人有一個溫馨的港灣。他們墜入了情網 。
1948年的某一天,老友吳祖光忽然問秦怡和金焰:「你們為什麼不結婚?」他們回答不出來,可能他們從未考慮過結婚,但還是接受了朋友的善意,決定結婚。朋友們給他倆一一安排好,在宇宙俱樂部擺了5桌,36歲的金焰和24歲的秦怡舉行了熱鬧而簡單的婚禮。到場的幾乎都是前輩、作家、藝術家等知名人士,郭沫若當證婚人,並題「銀壇雙翼」四個大字,大家紛紛上去簽名。婚禮上喝醉的人不少,歷史學家翦伯贊、漫畫家丁聰等跟在秦怡的後面,一邊扯著衣角一邊跟著走,說:「我願做你的尾巴……」秦怡趕緊回過頭來,讓金焰走在前面,扯著他的衣角說:「我願做你的尾巴……」金焰為首,大家醉醺醺地,扯著「尾巴」擺起了喧鬧的長蛇陣。過了一些年,金焰反倒漸漸地成了秦怡的「尾巴」,一直到辭世。
建國後的秦怡頻頻上戲,成了新中國電影界的燦爛明星,而當年是「電影皇帝」的金焰,演藝事業卻走著下坡路,僅僅演了《大地重光》、《偉大的起點》等幾部影片。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