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埋葬,辦喪事,這些事情在三位哥哥趕來前,自然都是小珊自己在安排。
結果沒想到,三位哥哥幾乎都氣沖衝來找她。
因為什麼?因為媽的遺產!在她這個貼身伺候的閨女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媽特意寫遺囑,將剩餘那點財產的大頭留給小珊。
小珊完全顧不上驚喜,只搞到惶恐。不過,哥哥嫂嫂倒先指責起她了。
「嘖嘖嘖,媽給了你大頭,你不就陪她住了四年嘛。你可真賺了筆好買賣呢!」
這下,幾乎不怎麼生氣的小珊是爆發了。
「好買賣?好買賣?我照顧我自己的親媽是買賣嗎?哪像你們,要錢錢給不到位,要力力壓根沒人出!」
小珊還是長這麼大頭一次跟人翻臉,她頗具嘲諷地繼續說:「是,是,我賺錢。這麼賺錢的事情,你們當初怎麼不做?你們一個人都不遠離來照顧媽!」
這一次,她才終於幾十年來第一次鎮住了哥哥嫂嫂。原本她心裡還有刺,嫂子的反應反而將她心結打開了:
如果媽不給錢,那麼,她即便願意照顧媽也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媽主動多給錢,那是媽對自己這個女兒的認可。
所以,旁人愛怎麼說怎麼說吧,她問心無愧。
03
故事的結局,小珊拿著媽留給她的一點錢,去往大城市,在管吃住的餐館當服務員。
然後,就結識了她的二婚丈夫——一位廚師。
再講下去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只針對我們剛才講的那件事,筆者主要想講兩點。
一:三個兒子和他們的妹妹小珊,形成鮮明對比
老一輩人容易更看重兒子。既然養兒防老,那家產一般都是留給兒子的,和女兒這個「嫁出去的人」沒有關係。
但小珊呢?面前是當時可能平分母親遺產的「三個兒子」,她依舊不為所動,只做好自己分內事——照顧好媽。
所以,這也是小珊媽媽願意將大頭撥給她的原因。
二:小珊的媽媽,可圈可點
首先,她是四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家境困難的情況下將四個孩子都拉扯大。其次,女兒當初離婚時,她肯定也是盡己所能提供了支持的,不然女兒已經很大,何至於離完婚就回自己媽媽家?租房住,和朋友住,不行嗎?
最重要的是,她肯定是家產「傳兒不傳女」的傳統思想,卻真正看到並記住了小珊的勞苦與貧窮,所以才願意將重要遺產留給她繼承。
這樣看來,小珊的媽媽如果沒有生病,多少是一位思路靈活懂變通的老太太。
你身邊有小珊這樣照顧媽媽的好閨女嗎?也會有許多文中的「哥哥」「嫂嫂」嗎?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