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兩面三刀,丈夫支持父母,妻子憤怒:要麼分家,要麼離婚
「親戚親不過財,婆媳好不過界。」
可我怎麼也沒想到,生了孩子、苦熬了五年,到頭來竟要靠一句「要麼分家,要麼離婚」才能捍衛自己僅剩的尊嚴。
我叫蘇婧,今年33歲,江蘇無錫人,大學畢業後進了市裡的稅務局。
五年前經人介紹認識了陸延,老實、踏實,工作在建築公司跑項目。
結婚時婆婆說:「我們是講傳統的人,父母在,哪有小夫妻分家的道理?」我也沒多想,只覺這是一家講規矩的人家。
婚後不到一年,我生下兒子小哲,坐月子時婆婆照顧我。
可從那會兒起,麻煩就接踵而來。
她天天盯我吃什麼:「這魚貴,吃多了傷身。」
孩子哭鬧,她就冷言冷語:「現在的媳婦連個孩子都不會哄。」
我忍著,想她是長輩,不計較。
可真正讓我寒心的,是那筆15萬裝修款。
那年我們想改造房子,原本說好我家出一半,婆婆那邊一口答應負責另一半。
結果施工第二周,公婆以「手頭緊」為由反悔了,讓我們自己「想辦法」。
我咬咬牙刷了信用卡,誰知隔了兩個月,鄰居大媽一語道破:「你婆家不是前陣子買了金項鍊和按摩椅麼?可闊了呢!」
我當晚質問丈夫,他支支吾吾:「爸媽也不容易,裝飾點他們自己家也正常。」
我望著他:「所以你就裝看不見我們貸款裝修的那部分?」
他不說話。
我開始懷疑他們的「雙面嘴臉」。
表面一副「心疼小兩口」的模樣,背地卻精打細算,只想著從我們這邊吸血。
我帶孩子去醫院開藥,婆婆在後頭跟人說:「現在女人嬌氣得很,感冒都要跑醫院,能不花錢嗎?」
可每月孩子的奶粉、衣服,都是我從工資里精細分帳的。
最讓我爆發的,是那次我出差回來,聽說婆婆趁我不在,把我給娘家爸媽準備的中秋禮盒拿去送了她外甥女,說:「反正是家裡東西,她不懂我還懂。」
我當晚收拾東西準備搬走,丈夫終於慌了:「婧婧,你別這樣,我媽就是嘴碎。」
我冷笑:「不是她嘴碎,是你這當兒子的骨頭太軟。今天要麼你和我一起分開過日子,要麼你和你爸媽一起過,我不奉陪。」
三天後,丈夫搬出了樓上的小房,一張小床、一個冰箱,兩口子就這麼過起了「小日子」。
公婆氣不過,三個月沒踏進門。
可也正是這三個月,丈夫第一次主動帶孩子、第一次洗衣做飯、第一次在年夜飯前跟我說:「婧,我們自己過,雖然清苦,但我第一次覺得,我們才算是個家。」
去年婆婆病了一場,要人照顧,丈夫帶著我和孩子回去住了幾天。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