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很懂事,聽我的話,讀書也很用功,在班裡總是前三名。
別的小朋友總是問父母要這要那,她從來沒有跟我提過要求。
每次一看到她的臉,我就不忍心讓她沒有爸爸,所以我只能忍。」
「直到有一天,我又一次被老公打,才9歲的女兒跑過來抱住我說,『媽媽,你想離就離婚吧,我可以的』。
那一刻,我震驚了,心頭很慌。
這才突然發現,其實我根本沒有勇氣真的離婚。而女兒,只是一個藉口罷了。」
我腦子裡無數的念頭在翻湧:
「真的離婚後,別人會如何看我?是否還能建立一段新的親密關係?怎麼和前夫處理財產和孩子的撫養權?我該如何養活自己?……」
除了這些現實的問題之外,婚姻的解體,還需要面臨著多年投注在一段關係中的情感的撤回和解體。
而這將直接讓我們去面臨分離和喪失,死亡和孤獨等議題。
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別說是跨出第一步,就連想一想就能讓我們如臨懸崖,戰戰兢兢。
當你遭遇人生的難題時,請試著向內在更深處看一看,它背後一定藏著你不敢直面的恐懼。
而那份恐懼,便是你成長的種子。
「我時刻夢想著能跳脫體制內,做一個自由的旅居者。」 一個朋友總是痛苦的抱怨著。
可當你真正的告訴他該如何計劃並實現夢想時,他卻說:「算了,車貸房貸的,太不穩定了。」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渴望:或許是不再做一個家庭主婦、突破職業的限制、逃離一段讓人窒息的關係……
想一想,為何你寧願痛苦著,卻不去追求自己心之所向?
因為過往的一切,至少我們是習慣的。就算是痛苦的凌遲,都是一刀又一刀的熟悉。
當我們無法面對改變的恐懼時,它就會破壞我們真正的渴望,讓我們無法進入實質性的行為層面。
而深究這種逃避模式的原因,後面可能住著一個匱乏的內在小孩,常年得不到關注和愛護。
也可能是沒有一個很好的親密關係養料,始終覺得身後空空如也,缺乏穩穩的安全感。
也可能自己的人格根基不夠堅實,外界風吹草動的變化,都能在內心世界掀起一場颶風,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而我們只有把埋在沙子裡頭探出來,去直接面對、行動、改變,你才有可能變成自由奔騰的獵豹。
對人生負責的第一步,是直面你內在的恐懼
《您好,母親大人》是董潔出道以來,第一次挑戰年齡跨度這麼大的角色。
「 她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也給了我很強的信心,原來我可以去挑戰不同的角色。」
「之前,我想,以我的能力,我很難跟大家講,我想演這個,我想演那個。但這一次,我衝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原來我也不知道自己演老太太會是怎樣。但是去做了,那也許就會成功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