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母親生孩子是為了給自己養老,那就不要再說母愛有多偉大了。
女人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呢?生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些女人的想法很簡單,「生孩子就是為了養兒防老。等我有一天動不了的時候,至少床前不會空無一人。」
這種思想很傳統,然而,為了養兒防老而生孩子的女人,最後卻未必可以如願。如果自己和孩子生活的城市遠隔千里,又能指望孩子什麼呢?
有的女人則把生孩子的問題看得很開、想得很明白,「我生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以後給我養老,而是為了完整我自己的人生。陪伴我的孩子健康成長,那是我的榮幸。有一天我的孩子長大了,孩子將是我人生最大的驕傲之一。」
從孩子的角度講,孩子對母親的想法又是怎樣的呢?如果孩子自己有條件的話,對母親的態度應該都是不錯的。如果孩子自己的生活過不好的話,即使有心照顧母親,可能也有心無力吧。
柳青說,「每個人的精神上都有幾根感情的支柱對父母的、對信仰的、對理想的、對知友和愛情的感情支柱。無論哪一根斷了,都要心痛的。」
粉絲于波與母親的感情5年前就斷了,她的姐姐也和母親斷絕了關係。姐妹倆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娘家真的回不起。」
姐姐妹妹都爭氣。
自從父親去世之後,于波就和姐姐、母親一起相依為命。母親這輩子很不容易,于波知道,姐姐也知道。
母親一個人賺錢要供兩個女兒上大學,那些年,母親真的太辛苦了。
母親總是和于波姐妹說,「你倆以後一定得爭氣,以後多賺一點錢,好好孝順我。媽這輩子把你們倆養大,太不容易了。等媽以後老了,就靠你們倆養活了。」
于波姐妹認為,母親的話有道理。母親辛苦一輩子,她們為母親養老也是應該的。
于波和姐姐都非常爭氣,先後考上了不錯的大學。姐妹倆上大學的時候,她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出去打工,最大限度地為母親減輕負擔。姐姐比于波的學習成績更好,她每年都得獎學金,有一次她拿的獎學金高達一萬塊。
母親知道大女兒拿到獎學金以後,她給大女兒打了一通電話,「女兒啊,媽最近身體不舒服,賺不了什麼錢。聽說你拿了一萬塊獎學金,給媽轉過來八千。」
大女兒說,「媽,這筆錢是我明年的學費。現在給你了,我明年就沒錢交學費了。」母親說,「媽已經上了年紀了,現在向你要點錢都這麼費勁,以後還能指望你來給我養老嗎?你也不想想,媽從小把你養大多麼不容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的翅膀現在硬了,不用管媽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