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佑正之所以如此任由自己情緒化表達,只要分析他的成長環境就能很輕易地得知答案,他是當地大財團理事長的侄子,從小嬌生慣養,有求必應,周圍人都像眾星捧月一樣討好和寵溺著他,未曾有人會「欺騙」他。
當單純的李子若只是為了讓同學不那麼看不起自己,撒謊說自己的父親也是一個商人,但這並沒有傷害到金佑正的利益,與他沒有任何交集,金佑正卻出於所謂的「玻璃心」認為李子若此舉是對自己的侮辱和戲弄,結果情緒立馬變得狂躁不堪,直接上門用菸頭燙了李子若。
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從小的生長環境中,發現通過哭鬧等表達方式,自己的需求就能立馬獲得滿足,久而久之,他們的情緒和表達方式形成了一種固化的模式:只要自己有需求或者哪裡感到不滿,他們就會受到自己情緒的支配去肆意妄為。
只是在整個過程中,因為寵溺和驕縱,他們只顧尊重自己的情緒,卻並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處理一件事,甚至在情緒失控前後,他們也不會意識到一旦這麼做,殘局應該如何收拾,進而一步步養成了他們自私和冷漠的品質。
結果在他們今後的人生路上,兒時表達方式在他們現階段為人處世的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們缺乏理性和同理心,缺乏情緒自我管控意識,只是為了追求自己情緒失控下崩潰產生的快感,卻從沒考慮如何調解自己這種情緒應激的反應。
其實情緒失控在很多人身上都曾發生過,所以我們很關註:如何在情緒崩潰前有效地管控自己的情緒,或者說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緒失控下崩潰情況的發生呢?
1、學會自我急救失控的情緒
情緒容易失控的人他們雖然當時會表現得讓人無法理解,但是在平時的時候,他們也像是正常人一樣,有開心的時刻,所以如果自己屬於那類情緒容易崩潰的人,那麼不妨從現在開始嘗試著刻意記錄能讓自己感到放鬆和緩解的某些行為,比如深呼吸,吃美食,拳擊發泄等等,那麼這些行為就有可能成為拯救自己今後情緒失控的解藥。
一旦當我們再次遇到讓我們情緒瀕臨崩潰的時候,我們要像條件反射一樣立馬回想起那些急救措施,通過這些急救措施能讓自己的情緒得到舒緩,雖然未必能讓自己一下子解脫,但可以很大機率讓自己避免出現諸如裸奔等瘋狂的舉動。
2、學會瞬間暫停情緒的蔓延
遇到令人極其憤怒的事,我們往往會通過各種肢體或者言語來表達我們的情緒,但是情緒容易失控產生應激反應的人,他們的舉動則往往令人跌破眼鏡,所以這時候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假如不施加任何控制,他們失控的舉動是由自己的情緒所驅使,而情緒又由自己的想法所驅動,想法又源於事件本身。
事件的發展或許我們很難控制,情緒的失控也容易讓我們做出應激反應,那麼想法意念的控制處在承上啟下的位置,相對容易控制,只要強制刻意自己轉移注意力,遠離事件發生的現場,事件就不會在自己的腦海中發酵,沒有事件的發酵那麼情緒的失控也就無從談起。
3、學會復盤情緒崩潰的根源
對於情緒容易崩潰失控的人,在平時的時候更應該對自己的情緒多加復盤,比如經常反思我究竟為什麼剛才會憤怒失控?究竟是對方哪一點深深刺痛了我?自己大動肝火是否是因為自己情緒慣性使然?學會反思和復盤情緒,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根源,同時,自己在復盤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學會了一種理性思考,而這種理性思考的習慣又可以幫助自己抑制失控的情緒。
一個此前情緒非常暴躁的朋友,任何激烈的言辭都可能讓他引爆,他自己意識到這樣肯定不對,需要改觀自己這個缺點,所以他開始慢慢反思,雖然一時之間他並沒能真正找到讓自己情緒失控點燃的根本原因,但是他養成的這種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慣性卻逐漸讓他暴躁的情緒偃旗息鼓,後來在看了幾本關於情緒管理方面的心理學書籍後,他慢慢找到了答案,不過那時候發現答案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理性的思考慣性已經讓自己管控自我情緒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卻是自己。
這句話非常具有哲理性,我們需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情緒的失控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其實受到最大傷害的恰恰是自己,利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讓自己的情緒失控和崩潰,這是對自己極大的不負責。
因此,作為個體,我們需要懂得合理調節情緒,讓自己在面臨容易點燃情緒的事件時,不被外在的表象牽著鼻子走,努力克服這種負面情緒的噴涌,收放自如,自己才能在世間行走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