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相親23次,遇到最開放的女孩,進酒店門就脫衣服要跟我做那事

2021-11-22     昀澤     11086

工作落實了,父母很快把重點工作轉移到他的婚事上——在小鎮里,像阿豪這個歲數還單身的人,幾乎已經沒有了——找個對象,成了阿豪 2017 年最重要的年度目標。

可一年的相親下來後,阿豪更不明白了,論條件,他有房(還是兩套)、有車、是最穩定的政府工作,長得也算俊朗,為人不龜毛也不暴躁,幾乎完全滿足小鎮相親里追求穩定的「最理想」的條件。

「但,怎麼連將就也變得那麼難?」他說,他原本「希望與對方有話題可以聊,價值觀至少要匹配」,但一年下來卻發現,「很難找到能好好說話的人」。

2

本來阿豪對相親是不抗拒的。經歷過三段感情,他清楚,男女之間,談愛情太奢侈,過日子,找個適合的人就可以。目標定了,實現的渠道和方法他並不在意。

於是,阿豪父母的親戚、朋友、同事、同事的朋友及同事妻子的朋友,只要有點關係的人,都自告奮勇地要做媒人。阿豪父母照單全收,又深怕「網撒得不夠廣」,還真金白銀請了個金牌媒人,美其名曰:「做事還是得找專業的。」

金牌媒人李姨是 X 縣本地人,曾在婦聯任職。90 年代末,當時的年輕人紛紛仿效國外辦理了西式婚禮,嗅到婚戀商機後她下海經商,開了一家婚慶公司,利用曾經的人脈,生意源源不斷。婚慶活動中,她又接觸了大量的未婚青年,熱心腸的她見一個幫一個,十幾年來幫助搭紅線的對象之多,用她的話來說,「縣城裡每二十對新婚夫婦中沒有三對也有兩對了」。

李姨說,阿豪從廣州回來,「適合去過大城市見過世面的女孩。剛好有個 88 年的,也剛從廣州回來,應該有共同話題」。

女孩的照片還沒看,在父母「寧殺錯不放過」的迫切中,阿豪只好先加了李姨推過來的微信。

微信上聊了兩天,阿豪便約女孩見面。

女孩驚訝,「那麼快見面?」阿豪坦言,「父母著急嘛。」女孩答應了,「哪裡見?」阿豪看看時間,「晚上 9 點半,可以吃宵夜。」剛想發送大排檔地點,女孩先發來里信息:「X 縣的大排檔好髒的,我不吃的。」

阿豪只好找了家在縣城裡算中檔的西餐廳。

見了女孩,阿豪推過去菜單。女孩翻了幾頁,先癟嘴後搖頭,最後點了杯奶茶。奶茶送來,抿了一口,女孩皺眉:「這奶茶沒有廣州的好喝,奶不純啊。」

阿豪沒接話。

女孩又開口了:「X 縣啊,就一小城鎮,空氣還那麼差,還沒廣州好;你看,天都沒廣州的藍。真不懂。」

阿豪說:「這不是向大城市靠攏,到處建新房子嘛。」

「建個鬼啊,有誰買?又不是北上廣深。」

阿豪沒話接。點的雞翅和薯條送來,他趕緊推到中間,擋尷尬:「試試?」

女孩從包包里拿出紙巾,拿起叉子,用開水燙洗後再用紙巾擦乾,挑了一塊,咬了一口,就把雞翅放在一邊:「呃,好韌的肉,還咸,沒放蜂蜜吧。比廣州做的差多了。」

氣氛似乎更尷尬了。

一年相親23次,遇到最開放的女孩,進酒店門就脫衣服要跟我做那事

阿豪如坐針氈,不停看錶,43 分鐘里,女孩提到「廣州」不下 30 次,他後來實在受不了,趕緊喊著「埋單」。

那杯奶茶 18 元,雞翅薯條 34 元。女孩瞄了一眼帳單,第 31 次「廣州」脫口而出:「你看,物價跟上廣州了吧,味道差多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