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諾,但她一定需要細緻入微的關懷與問候;愛,有的時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壯,但她一定需要心有靈犀的默契與投合;愛,有的時候不需要雄飛雌從的追隨,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與理解。
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真正的愛情,反而不如門當戶對來得更加重要。許多真正有權有勢的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太太發家,卻又在致富之後拋棄糟糠妻子,另娶一名新婦或者納一房小妾;有的甚至整天流連於煙花之地,燈紅酒綠、推杯換盞間,佳人的吳儂軟語,早就令他們把家中的妻子拋諸腦後,曾經的海誓山盟,到頭來也成為了最美妙的錯覺。
在這時,擁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就比許多事情來的更重要。她們不僅賢良淑德,更兼具知書達理,能夠與丈夫從苦難貧窮、攜手到富貴榮華。累了,她們的纖纖玉手是為丈夫緩解頭痛的良器、渴了,她們的茶葉是丈夫心曠神怡的奇方。丈夫讀書,她們便紅袖添香,使得滿園生色;丈夫外出,她們則料理家務、井井有條。對於當時的許多男人來說,夢寐以求的妻子,就應當是這樣善解人意,溫柔似水的。
張晶英正是這樣一位妻子。她也許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但是她的丈夫孫立人則是名動一時的大將軍。而正是在張晶英的理解與支持下,孫立人才能夠風雨無阻的一路做到將軍的高位,張晶英也成為所有人眼裡的「賢妻」。但是這位將軍夫人在後半生卻選擇了拋棄榮華富貴,常伴青燈古佛,這是為何呢?
有女初長成
1913年,張晶英出生在湖南長沙這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少年時家境十分富裕,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的書香世家。家中世世代代操持文學,這樣的環境下,張晶英也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當時由於封建朝代的原因,許多家庭是不容許女子讀書的,但是張晶英好像是一個例外。張晶英的家人非常開明,知道張晶英嚮往著真正有文化的生活,再加上自己家庭可以支撐起女兒讀書的重任,便欣然同意張晶英去讀書深造。她從小熱愛文學,通讀傳統經典,講話起來頭頭是道,鄰居們拌嘴吵架,張晶英前去說和,都能讓雙方心悅誠服。張晶英自豪地說:「這是以德服人嘛。」
在湖南,張晶英並沒有生活很久,因為沒過多久,她就跟隨自己的家人不遠萬里遷居到了南京。在南京她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文學事業,進入了匯文女子中學念書。
張晶英少女時期生性活潑,喜歡交友,再加上她人長得漂亮,性格也機靈,在南京很是吃香。也正是在朋友的介紹下,她結識了孫立人。
那個時候的孫立人當然還不是大將軍。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憲警幹部。但是比起其他整天在在租界裡打打殺殺的憲警,孫立人似乎又有點什麼不同:他有文化,畢業於黨校;也有見識、有成就,讓張晶英很是佩服。
此時的孫立人見到明眸善睞的張晶英,又如何不心動呢?他很開心能夠遇見這樣可愛、美麗又知書達理的女子,很快就對她發起了猛烈的追求攻勢。1930年,張晶英高中畢業,與孫立人正式結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