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回答他:「 一個人能夠張開口問其他人要吃的,證明他是真的困難,能幫就幫一把。」
這件事給李國色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爺爺無私、樂於助人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他。
此後,李國色也常常幫助村裡的人。
村裡的人也都很喜歡這個善良熱心的小伙,也經常給他們爺倆幫忙。
因此,在 李國色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以真心換真心的道理。
我們常說你怎樣對待他人,他人就怎樣對待你,就是這個道理。
李國色的父親在街上開了一家面條店,稍大一些後,李國色就開始跟著父親賣面條。
李國色的父親也是個善良的人,平時在賣面條時都會多給人家一些,從來不會缺斤短兩。
碰到確實有困難的人,也會毫不猶豫地幫助。
一天,時近正午,店裡突然來了一個「奇怪」的男人。
他身材矮小,衣衫襤褸,其貌不揚,手中還捏著皺巴巴的一塊錢紙幣。
這個男人站在面條店門前許久,才緩緩進來,也不張口說話,將紙幣遞過去拿上面條就走。
細心的李國色發現,父親總會多給這個男人一些面條,
還總念叨著這個男人是個命苦之人,能幫就幫一些,都是舉手之勞。
鄭祖龍在買面條
原來,這個流浪的老人叫 鄭祖龍,5歲時生了一場大病,腦子被燒壞了。
從那以後,他的智力一直停留在5歲左右。
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會時時刻刻照顧著他,生活還算過得去。
可自打父母去世後,沒有成婚也沒有什麼自理能力的鄭祖龍,只得一個人孤苦無依地四處流浪漂泊。
因為喜歡吃面條,他常常來李國色的父親這買面條,也就成了這里的老顧客。
了解鄭祖龍的事後,李國色心中不由得心疼這個老人,
後來等他從父親手中接過這家面條店後,他就像父親那樣,每次都會特意多給鄭祖龍一些面條。
一次,鄭祖龍像往常一樣來買面條時,李國色塞給了他一點水果。
誰知,鄭祖龍直接拒絕了,把水果放在面條攤上就走了。
看著鄭祖龍離去的背影,李國色恍然間明白了,
鄭祖龍雖然智力有問題,但從不肯吃嗟來之食,也不喜歡占人家便宜。
李國色在賣面條
並且 鄭祖龍非常講禮貌,似乎還有些怕人。
有時候,鄭祖龍會站在面條店門口很久都不敢進來,直到等到李國色看到他並主動叫他,他才會走進來。
店裡人多的時候,鄭祖龍也不會進來,等到其他人都離開,才會進來買面條。
鄭祖龍不接受其他的,李國色就每次多給他點面條。
鄭祖龍分辨不出來面條多少,李國色的善意也就這樣進行著。
誰都沒想到,李國色這一幫就是9年。
某天,鄭祖龍照常來到店裡買面條,並像往常一樣遞給了李國色一張鈔票。
接過鈔票後,李國色愣了一下。因為鄭祖龍給的並不是一張真鈔,而是一張他自己畫的鈔票,
這張鈔票上的畫風非常稚嫩,看上去就像小孩子畫的一樣。
李國色猜測鄭祖龍應該是沒錢了,但又覺得買東西要花錢,於是就想出了自己畫鈔票的辦法。
反應過來後,李國色開始像往常一樣給鄭祖龍稱面條。
從這天之後,只要鄭祖龍來買面條,不管他給什麼錢,
李國色都照常收下,然後給鄭祖龍足夠一天吃的面條。
鄭祖龍和李國色的「交易」,就這樣不動聲色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