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鄭州的家中,宋揚正兩眼焦急地盯著電話,他在等一個很重要的電話。
電話鈴突然響起,宋揚迅速抓起電話,聽筒里傳來:「漢斯找到了,他就是在你告訴的那裡,只是他又喝了太多的酒……」
放下電話,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算算時間,倫敦也已經過了半夜了。
宋揚在心裡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我要接漢斯到中國養老,我不能讓他一個人那麼孤獨,無人照顧。
漢斯是誰?為什麼會讓一位中國小伙子在千里之外如此牽掛?
2
漢斯只是宋揚在英國讀書時的房東,他是一位年齡比宋揚大47歲的獨居老人。
他們的相識,和我們人生中無數次「萍水相逢」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但大部分的「萍水相逢」,沒有了下文,沒有了續集。
而他們卻譜寫出精彩續集,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緣分」嗎?
宋楊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無助的黃昏,倫敦冬季特有的陰冷,直往人骨頭裡滲。
19歲的他,剛來到這個遙遠的城市。
學校和宿舍都還沒有完全安頓好。陌生的環境,溝通的障礙,異國他鄉的無助感,將本來因新環境,有些雀躍、好奇的心情,吹得無影無蹤。
因搭乘地鐵,卻坐反了方向,沮喪的宋揚在站台茫然四顧。
那位手提重物,蹣跚而來的老人,面帶微笑,就這樣走進了他的視線。
回想起來,也許,就是從這一刻開始,他,也蹣跚地走進了他的生活。
當助人為樂是一種習慣的時候,即使在沮喪的時候,仍然不會忘記,幫老人把重物提上車,老人的信任也從這一刻開始的吧。
當老人邀請宋楊一同回他家時,他仍能記起推開老人家門時的情景,和當時的心情,驚訝參雜著些許複雜。
那是一間不足50個平方的房子,房間裡東西有些陳舊,也放得雜亂無章,與窗外泰晤士河畔美麗風景是如此不匹配。
老人和他一起吃了一頓中西合璧的晚餐。
他知道了老人的名字叫漢斯,是瑞士人,現在獨自一人在英國,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了。家和家人,對老人來講已經是很遙遠的存在。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