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只有五百元,儘管這筆費用還是楊六斤一年的生活費。
但這已經是楊取林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大力度的幫助了——
上有年邁父母,下有一雙年幼的孩子。
為了賺錢養家,他甚至只能將孩子交由父母照顧,自己與妻子在外打工。
或許是楊取林提前給街坊鄰居們打好了招呼,楊六斤自打來到這裡,就感受到了多一倍的關心。
楊六斤
至少有人真正將楊六斤當作孩童來看待了。
鄰居們會將閒置的衣服送給他,平日裡誰家多做了一些飯菜也會多備一份碗筷。
楊六斤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溫暖,就像當年對爺爺奶奶那樣,就像楊母還未離家時的那份懂事一樣。
他主動提出幫忙,或是下田幹活,又或是上山放牛。
楊六斤從來不覺得辛苦,在他眼裡,這是他回報善意的唯一方法。
但理所當然地吃百家飯,就算鄰居們願意,楊六斤自己也不樂意。
他自始自終都明白,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幫鄰居幹活,等活幹完了,才開始給自己做飯。
有時候沒有飯吃,就餓著肚子,照常給鄰居幫忙。
這就是楊六斤每日生活的真實寫照。
有時候餓得狠了,楊六斤不管不顧地開始找野草來果腹。
最開始的時候,他不知道哪些草能吃、哪些草不能吃,只能一類一類的去試。
到了最後,他還真給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論來:太苦太澀就淘汰,味道還算可以的那就將就。
這下楊六斤終於不怕挨餓了,畢竟這大山里什麼都缺,唯獨不缺野草。
楊六斤
楊六斤與校園能沾上邊,也多虧那漫山野草的「助力」。
一次,楊六斤誤食了一種外觀長得很像薺菜的草,沒過多久他便開始上吐下瀉,頭暈目眩。
若鄰居王阿娘沒有及時發現,楊六斤或許連性命都保不住了。
最後自然是風平浪靜,不過眾人卻開始重視起楊六斤的安全問題:
這一次福大命大,但誰都無法保證這是最後一次。
最後在村主任的協調下,堂哥楊取林決定將楊六斤送到學校讀書。
他不求楊六斤能有多大的出息,只希望楊六斤能在學校吃上一頓飽飯。
2012年,12歲的楊六斤終於開始上學了。
當學校的老師在見到到楊六斤的時候,不禁紅了眼眶。
明明是個12歲的孩子,個頭卻還沒有7歲的高。
楊六斤
眾人心頭一窒,心道老天不公,竟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孩子。
為了減輕楊六斤的壓力,學校決定免除他的一切學雜費,並每天提供一頓免費的餐食。
而村主任在得知楊六斤有書可讀了之後,也為他申請了每年670元的貧困補助。
雖然也是杯水車薪,但再加上楊取林的那五百元的生活費,楊六斤過的生活至少不用再那麼地拮据了。
一檔公益節目,被改變的人生
讀書似乎是改變大山孩子命運的唯一出路,但楊六斤顯然更加幸運。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