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消費體察情況報告顯示,知識付費相關亂象層出不窮。
記者隨同消保委工作人員調查發現,抖音平台多個直播間都在推銷「5天聲音訓練營」的課程,該課程特惠價為1.9元,宣傳頁面寫著「0基礎小白可學」,「5天訓練 打造你的聲音價值」等字眼,並宣稱學習該課程可從事有聲書配音、婚禮主持、平台簽約主播等職業。當記者購買了該課程後,跳出一個二維碼,需要掃碼添加導師微信,掃碼後,客服就引導記者參加5天的學習課程。
在第一天時長達1小時的培訓課程中,實際有關聲音技能教學內容不到半小時,其他時間直播老師主要是在展示自己的聲音,介紹自己通過聲音致富的經歷,並聲稱「聲音行業發展前景好,入行門檻低,可以輕鬆變現賺錢。」
直到直播課程第5天,主播老師就開始宣傳14800元的「聲音變現實戰班」課程,聲稱現在報名只需要8800元。
浙江省消保委消費調查監督部副主任 陳夢:主播不斷在直播間推銷價值14800元的課程,並且直播間不斷彈出「學位僅剩兩個」「學位告急」這樣的字眼來營造緊張氣氛,消費者在這種氣氛下就很容易衝動購買。
記者調查發現,知識付費課程低價引流的情況非常普遍。不少課程都是先以低價課程來吸引消費者購買,之後客服以輔導為由將消費者引流到微信。再通過微信或者是直播的方式來推銷所謂的更專業的高價課程。
記者在公益性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了解到,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黑貓投訴平台累計收到網課相關投訴14738件。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不予退款、服務不到位等。
目前,各大平台或主播推出的專業性極強的財經金融、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等課程,對講師資質要求較高。
記者查閱2022年印發的《網絡主播行為規範》,裡面明確規定:對於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內容,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並向直播平台進行執業資質報備,直播平台應對主播進行資質審核及備案。
2024年,中央網信辦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同時要求,強化專業資質認證管理,要求在較高專業水平的領域,加強對主播資質核驗,並在顯著位置展示其服務資質、職業資格、專業背景等認證材料名稱,加註所屬領域標籤,並對無認證資質、假冒專業人士身份開展直播的帳號依法依規依約從嚴處置。
記者隨同消保委工作人員調查發現,部分平台對有關講師資質審核及備案的管理仍然存在問題。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