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的出現雖然有一定爭議,剛出現時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部分聲音認為質量不足,劇情又吐又尬,一部分邊嫌棄邊看,被土、尬劇吸引,越看越上頭。
爭議之下也有不少受眾群體願望在短段時間內追劇,以此消遣閒暇時光。
上頭、奇葩、尷尬的劇情設計賣點吸引觀眾為之買單。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占據了電影市場近70%的份額。
短劇規模不斷擴大的現象加劇長劇的困境,各大平台也開始向短劇靠近。
短小精悍的共鳴或者提供情緒價值的短劇能迅速獲得觀眾注意力,一些短劇利用明顯抓眼球的劇名獲得驚人的播放量。
雖然短劇經常因為尷尬的中老年人的「霸道總裁愛上我」老得掉牙劇情登上熱搜。
比如,前段時間的《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以27歲總裁和45歲老阿姨的劇情登上話題熱榜。
黑火的熱度不是好口碑,但話題熱度以及播放量真實存在。
借住短劇處於發展初期的風口浪尖,各行各業大批人闖入短劇市場,針對觀眾的好奇和探索欲創作。
不過,可以利用標題「吸睛」的規則已被勒令整改,廣電總局的出手引導良好發展。
新興的短劇發展總要經歷不斷探索的前進過程。
事實上,短劇市場也並非只出現光有話題沒品質的創作
除了《貪生》這部近期火起來的以外,《古相思曲》、《招惹》、《東欄雪》等等都在內容質量和創作質量上得到全網高度認可。
這也正是為什麼一部分認為短劇也有些比內娛長劇質量更高的原因。
反觀長劇市場,正處在低迷階段,曾經的高回頭率逐步下降,大部分作品激不起火花。
就拿古裝題材來說,曾經一度只要出一部新劇熱度立馬飆升,若主角是當紅流量大咖,百分之八十能火。
然而這樣的局面似乎已經成為過去式,靠流量演員撐起一部劇的流量密碼變成「內容為王」。
「內容為王」包含許多決定性因素,劇情、審美、細節等諸多考察,但凡稍有差池,負面口碑將侵占好評。
劇情方面,古裝劇同質化的故事模板翻來炒去一個套路,進入瓶頸期失去觀眾好感。
審美方面照樣同質化,各種稀奇古怪的造型紛紛登場,可總覺得在哪裡見過,熟悉的「複製粘貼」妝造、審美毫無辨識度。
還有虛假的背景摳圖,明明是實地取景的畫面,真正播出來卻有摳圖痕跡,畫面顯得特別虛假,無法融入劇情。
磨皮、濾鏡等後期問題也淪為被摳病原因,導致一部劇未能如願實現熱烈反響。
觀眾對爛劇的反感始終未能改變國產劇走出困境,以優質創作獲得好口碑。
真正有實力的作品在困境中照樣贏得好口碑,熱度和話題都很高,爛劇卻是國民頂流作坐鎮也無法改變被吐槽。
一個正在努力向上爬,一個正在走下坡路,沒有巨資投入的反而更獲得高水準製作口碑,只能說確實是在用實力說話。
按照當前的市場情況,短劇的發展速度將在無限加快,長劇面臨的將是一個長期轉型發展期。
不缺少新創作的快節奏時代,有誠意的創作才是破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