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春節年俗的壓軸大戲。自漢代起,元宵節便承載著「與民同樂」的深意。漢文帝為慶賀平定「諸呂之亂」,將正月十五定為普天同慶之日;東漢時佛教傳入,燃燈禮佛的習俗與民間燈火交融,形成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景。這一夜,萬家燈火不僅驅散了冬日的寒意,更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祈願:驅邪避災、團圓美滿、五穀豐登。
元宵節的習俗豐富多彩:北方人踩高蹺、舞龍燈,以豪邁之姿傳遞喜慶;南方人走三橋、放花燈,以婉約之態祈求平安;而猜燈謎、祭祖、送燈等傳統,則在東西南北交織成一張文化的網,將中華文明的煙火氣代代相傳。
俗語說:「正月十五3不吃,福不進門財不旺」,這句老話揭示了飲食在節日中的核心地位。元宵節這天,有三種食物被賦予了「納福招財」的使命,缺一不可。
1. 湯圓(元宵):團圓的甜蜜圖騰
寓意:湯圓外圓內甜,象徵「闔家團圓」「生活甜蜜」。南宋詩人周必大曾以「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描繪煮湯圓的場景,道出了人們對圓滿的永恆追求。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工藝雖異,卻都以糯米包裹芝麻、花生等甜餡,寓意「包容和諧」。
食譜推薦:黑芝麻湯圓
做法:糯米粉加溫水和成麵糰,分劑擀皮,包入黑芝麻糖餡,揉圓後沸水煮至浮起即可。一口咬下,甜糯交織,暖胃更暖心。
2. 餃子:財富與機遇的「元寶」
寓意:餃子形似元寶,諧音「交子」,象徵新舊交替時「招財進寶」「時來運轉」。北方有「十五扁、十六圓」之說,元宵節吃餃子,既是對舊歲的告別,亦是對新年財運的期許。
食譜推薦:三鮮水餃
做法:豬肉剁餡,加入蝦仁、韭菜、雞蛋,調入鹽、醬油、香油和食用油拌勻。麵皮包餡捏成月牙形,沸水煮至浮起。咬開鮮香四溢,寓意「財源滾滾」。
3. 生菜:生財有道的綠色生機
寓意:生菜諧音「生財」,翠綠鮮嫩的外形象徵「生機勃勃」。廣東人元宵節常以生菜拌糕餅食用,祈求「財源廣進」;其清爽口感還能化解年節油膩,寓意「辭舊迎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