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太太說她平時身體不好,也經常住院治療,現在出門都要隨身攜帶藥物來續命,然而前兩天兒媳還強迫她來看孫子,她實在看不了,緊接著兒媳就朝她破口大罵,這讓她很難接受。
文麗說她並沒有強迫婆婆的意思,她和丈夫結婚六年了,共養育一兒一女,丈夫常年在外工作,那天正好碰見大兒子身體不舒服,便想著讓婆婆幫忙照看一下小女兒。
張老太太說小孫子六歲半了,下來對她說:「奶奶,媽媽讓你看妹妹,你幫忙看一下」。她對小孫子說:「奶奶太難受了,今天看不了妹妹,明天吧。」張老太太說兒媳沒說讓她看孩子之前,她就給閨女打了電話,讓閨女來給她做飯,自己難受的做不了飯了。
文麗說她並不知道婆婆身體不舒服,婆婆也沒有告訴她,所以她問了婆婆三遍看不看小孩。
張老太太以為孫子跟兒媳說過了自己身體不舒服,兒媳說孩子並沒有說婆婆身體不舒服,小孩子傳話有時候傳不好,兩個人之間就此產生了誤會。
文麗表示婆婆常年身體不好是有在吃藥,但是婆婆每天出去逛街,偶爾經常打個牌,在前幾天吵架的時候,婆婆病怏怏地躺在床上說她生病了,但是一吵架來,聲音比誰都大。
文麗認為婆婆的病都是裝出來的,用這種裝病的方式來逃避幫她帶孩子的事情,聽兒媳這樣說,張老太太承認她確實不想幫兒媳帶孩子,她之所以不想幫兒媳帶孩子的原因是因為她在幫兒媳帶孩子的過程中,兒媳總是無緣無故地找她的各種不是來埋怨她。
文麗表示確實有這回事,她也不是每天下班回來心情都不好,那天她發低燒了,身體有點不舒服,上班上了一天了,回到家看到家裡一團糟,火氣一下子爆出來了。
有三四天,每天回來樓上樓下哪裡都是亂的,她就收拾一大堆,每天下班回來給孩子洗衣服洗澡,晚上還要忙孩子的作業,可婆婆卻沒有體諒過她,也沒有說過一句心疼她的話。
文麗說不讓小孩在樓上玩了,婆婆跑到街里鄰居家說她,她的心裡就有了怨氣,覺得大家有不和諧坐下來溝通就好,沒必要跑出去跟別人說家裡這點事。
03婆婆的驚喜。
文麗說婆婆對孩子好,她都知道,也記著這份恩情,她內心承認婆婆對她和孩子都有付出。
就在那時張老太太拿出來一個本子,上面記著兒媳給她的錢,想把這些錢攢起來,過年時候給他們一個驚喜,文麗也表示沒有看過婆婆的這個本子。
張老太老兩口表示本上記得這些帳都是兒媳給他們老兩口花的錢,知道兒子兒媳賺錢不容易,還養活兩個孩子,所以在能力有限的範圍內也會幫襯兒媳一把。
聽到婆婆說的這些話,文麗的心也軟了下來,表示她知道婆婆帶孩子辛苦,都看在眼裡了,也知道婆婆對孩子好,她上班回來,婆婆也會給她做晚飯,包括婆婆給孩子買這買那,她心裡也清楚。
婆婆也表示給派出所打電話是她的錯,聽到婆婆的道歉,文麗表示她會和婆婆好好相處,為了避免以後再發生矛盾,她提出了一個建議,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婆婆哪一天高興了想帶孫子出去逛逛街,她也不會阻攔,也不會教唆孩子。
張老太太表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她也會幫助兒媳照顧孫子,兒子也表示會在中間起一個橋樑或是潤滑油的作用,希望母親和妻子之間的矛盾慢慢變淡。
而後文麗的公公給她轉過來兩千塊錢,把給小兩口準備的驚喜提前轉了過來,文麗也向公公表示了感謝。
婆媳能成為一家人也算是有緣分,應該多一些體諒,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和憎恨,畢竟一家人吵吵鬧鬧地實在不像話,兒媳們要明白,婆婆該養育的是丈夫,而丈夫已經長大成人了,她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如果婆婆有精力,願意幫你帶孩子,你自然應該對婆婆心存感激,可如果婆婆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你也不應該強求婆婆幫你帶孩子,老人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晚年生活,沒理由把一輩子都奉獻在兒女的身上。
婆婆們也應該明白兒媳的辛苦,他們年輕人在外面打拚掙錢,你也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給予兒媳一些幫助,當兒媳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應該及時伸手幫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起碼要有一個長輩的態度,不能讓兒媳心寒。
只有婆媳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也願意付出真心去對待彼此,家庭才能和睦,一家人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確實,每個家庭都會有各種瑣碎的事,但這就是生活的常態,我們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心對待家人,將自己的生活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