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婆媳之間,到底應該如何相處才能減少矛盾?
有人說,婆婆就應該無微不至照顧兒媳,等年邁之後才有指望,畢竟想讓自己兒子伺候簡直是天方夜譚,兒媳才是那個未來的「護工」。
也有人說,婆婆年輕時候勞累了半輩子,退休之後就應該侍弄花花草草,出門旅遊,享受生活。即便不伺候兒媳月子,不幫兒媳兒子帶孩子,到晚年之後,兒媳也應該盡孝,畢竟無論婆婆養沒養兒媳,都是兒媳的婆婆,都是長輩,都需要晚輩孝順,伺候。
相比來說,在我看來,前者更合理一點,也更公平一點,畢竟有付出才有回報。
後者則有些自私,這樣的婆婆既不想在自己力所能及時幫助兒媳兒媳減輕生活的壓力,又想在晚年得到照拂,所有壓力都集中在年輕一代身上,多少有些不合理。
而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大多數婆媳矛盾,也都是因為後者這種思維而產生的不合理現象。有句老話說:百善孝為先。可在「孝」之前,年輕人也需要看自己的付出和孝順值不值得,而不是一味順從,充當老好人,美了別人,害了自己。
婆婆病重不願請護工,點名要兒媳婦伺候
42歲的田蓉,因為早年生雙胎時沒坐好月子,落下一身病。但為了減輕家裡的壓力,肩負一部分丈夫身上的責任,四十多歲了仍然努力工作,貼補家用。
好在經過夫妻兩個人的努力打拚,生活條件逐漸轉好。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小有積蓄。
日子就這樣順風順水過著,熟料婆婆重病住院。田蓉和丈夫商量,要給婆婆請護工,可當婆婆聽到護工一個月要六七千時,執意不讓兒子請護工,呼天喊地希望讓田蓉照顧。
兒媳任勞任怨辭職伺候一年,婆婆病好,自己病倒
田蓉看著難為情的丈夫,再看看固執的婆婆,沒辦法就先辭了職,全心全力照顧婆婆。婆婆的病一時半會無法好轉,田蓉只好一直在家裡和醫院之間兩頭跑。
田蓉身體本來就不好,如今再加上照顧婆婆兩頭跑,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讓身體進一步崩潰。
更重要的是,生了病的老人脾氣陰晴不定,十分難伺候,尤其是田蓉婆婆年輕時候就是遠近聞名的臭脾氣,這讓田蓉這段時間過得十分壓抑。
她時常感到頭疼,頭暈,覺得自己沒有力氣。本以為是累的,正商量著要去醫院檢查檢查身體,可還沒等去就在給婆婆送飯的路上暈倒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