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一種拿在手裡沉甸甸的踏實感,傳統的紙質包裝,錫紙內襯復古又優雅。但是墨林從味道上少了一點波納特那種獨有的煙燻和皮革的感覺。對比普阿魯斯,墨林又顯得味道深厚一些。這些具體的我放到後面一併比較。
A.Morin玻利維亞Ekeko70%黑巧克力
玻利維亞的可可豆,下限極高,無論怎麼做都不會難吃。這種可可豆我給它的標籤是,溫暖,柔和,漿果,甜美。
話說回這塊巧克力,入口有一點討喜的焦香味道,烤蜜糖的感覺。中段是一閃而過的水果味道,像是芒果菠蘿蘋果的大雜燴。非常奇妙的帶有一絲清涼感,這種融合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咳嗽喝的蜜煉川貝枇杷露。
在一種食物里,喚起另外一種味覺記憶,蠻愜意的感覺,像是看過去的照片。
尾段有一點木質的感覺,柔和的甜蜜感在嘴裡留的時間很長,但是口腔內很乾凈,不會有殘留的粘膩感。
整體來講,屬於甜而不甜的那種,偏醇厚的可可風格,濃而不焦。
物理口感,很接近於吃沙瓤的西瓜。有別於奶巧的纏綿,這塊在嘴裡融化的感覺非常像Lakuna和Amedei帶給舌尖的體驗。
A.Morin馬達加斯加70%黑巧克力
在這塊巧克力的品鑑上,我和一位自己崇拜的專業大佬有相反的意見。她是公眾號和百度貼吧的創始人,見多識廣而又對味道十分感性,她的測評對我影響很大。她覺得這塊馬達加斯加,風味是柑橘,南杏仁。適口度高,味道柔和,充滿果香,層次豐富。
然而我第一次吃到的時候感覺並不是這樣,我當時在帖子裡寫,這塊巧克力的酸令人不喜歡,流於表面,和可可的割裂感很嚴重,並沒有把果酸融入到巧克力中,而是像額外加了醋的感覺。
參照物是廣受大家好評的Marou,這種水果炸彈類型,它的柑橘與菠蘿芒果味的酸,在整塊巧克力中並不突兀,與可可味道水乳交融,並不會割裂成兩部分。
我第二次吃這個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第一次所購買墨林的馬達加斯加,是瑕疵品。現在我手裡這塊,吃起來不談味道,首先在嘴裡是水潤的感覺,很濕,偏軟。排塊也很容易就掰開。這是巧克力比較新鮮的象徵。而第一次買的那個,我回憶起來,是蠻硬的,口感很乾,掰的時候挺費勁。
因為已經測評過一次,加上又看了別人的測評,先入為主的印象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第二次儘量還是客觀的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覺:
它是那種入口融化的很快的巧克力,我非常不推薦一口吃太大塊,因為氣味很盛,會沖的人味覺失靈。果酸味道,占了超級大的比重,個人感覺偏向于山楂罐頭的味道,舌尖能感覺到酸的刺激。這種感覺持續很久,可可的香氣一直被壓制,偏淡的苦味在水果硬糖中微弱的存在感。恍惚間讓人忘了自己吃的是巧克力。尾段有一點不一樣,嘴裡像是對流層,酸味在口腔上層,可可的苦味下沉在舌頭表面,涇渭分明。很罕見回味略苦的馬達加斯加巧克力。
我個人認為,它整體講,很像那種加了山楂乾的中藥,湯藥,甜感稀薄。雖然這次沒有我上次吃的那種割裂感,但是依舊不能算是大眾情人類型的適口度,可以歸類為發燒友的試吃品。對於熱衷於馬達加斯加產區的果酸愛好者,可以吃一下。
我所談的適口度,是大眾更容易的接受程度,類比於家裡過年,餐桌飲料用的是雪碧,談不上多美味,但是老人孩子都能接受。而不是說選個櫻桃味可口可樂,部分人喝完眉頭一皺。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