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說完這話,整個樓道里都安靜了下來。
看來這句話把她婆婆堵得沒話說了。
今天早上,有搬家公司的車停在小區樓下,估計是他們一家三口要搬走了。
這場鬧劇圍觀了半個多月,在小區里都成了新聞。
大家都很感慨地談到現在常見的一種現象:
成年子女結婚了,一般不跟父母同住。
然而子女和父母之間、婆媳之間卻總是會產生尖銳的矛盾,而且往往是很難調和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部分年輕人的親情觀念越來越淡漠。
一直以來我們社會的基礎是「孝道」的土壤,在以前,哪怕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有矛盾,子女通常不會很強勢。
但近些年,隨著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子女不論是受教育程度、心智的成長、賺錢的能力、學業和事業等等各方面,都全方面的「碾壓」上一輩。
這屆成年子女,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所以越來越強勢了。
再加上,曾經的「家族」被打散成一個一個的小家庭,每個人都比以前更獨立也更冷漠了,這就讓「孝道」、「親情」之類的觀念成了無水之源。
現在很多從農村、小城鎮出來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到老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親情就會越來越淡漠。
第二,老人管的太寬,手伸得太長。
雖然說時代變了,但還是有部分老人,還秉持著以前的老觀念,什麼都想替子女做主。
老人愛多管閒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從小對子女做事不放心,什麼都想代勞,以至於子女年齡都大了,成年了,這個習慣還改不過來。
但現在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不想成為父母的「提線木偶」。
如果老人管的太寬,勢必會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厭惡。
第三,兩代人之間的無法消弭的代溝。
不妨想想現在八零後、九零後們是怎麼長大的。
小時候長輩動不動就說:
「你們條件真好哦,哪像我們那時候,吃頓肉都要高興好幾天。你們趕上好時候了,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一家一個小孩,全家人都供著你。」
於是,八零後九零後們,不由分說的被冠以「溫室的花朵」、「沒吃過苦」等等標籤。
等八零九零們完成了學業,進入職場,走向社會,承受著房I價,物I價,生活成本等等巨大的壓力。
父母們又說了:
「你整天哭喪個臉幹什麼?你天天在公司吹空調,敲鍵盤,哪裡辛苦了?
哪像我們那時候,工作都是披星戴月,汗流浹背,我們那才叫苦呢,你現在這點苦算什麼?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