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和「爸」有什麼區別?將二字拆開才明白 難怪古人稱父親為「爹爹」

2022-12-07     言諾     8022

那後來又是怎樣演變成「爸爸」的呢?語言學院教授宛磊解釋到:在「爸」這個詞語真正出現之前,人們一直是以「父親」來稱呼的。

「爹」和「爸」有什麼區別?將二字拆開才明白 難怪古人稱父親為「爹爹」

但到了漢末魏晉時期後,由於朝代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在這一時期,「父」字的語音有了分歧,「父」字隨書面音繼續發展,發展到現在,讀成「fù」音;而口語音則由一個新造字來承襲,這個新造字就是「爸」。

「爸」的讀音發展到現在,讀作現在的「bà」音,因此,從父到爸的變化是通過書面音和口語音發展變化形成的。

然而用「爸」這個表示「父親」的稱謂,在古代時一直沒能真正的流行起來,在眾多表示父親的稱謂中,它一直沒能脫穎而出,反而是到了近現代人們才漸漸真正使用它。

「爹」和「爸」有什麼區別?將二字拆開才明白 難怪古人稱父親為「爹爹」

這也是為什麼在留存至今的歷代古籍中它極少出現,人們當時也極少用爸這一辭彙來記載,原因都在於爸是父的口語音,又怎會在書面上出現呢。

明末清初的文人張自烈在其撰寫的《正字通》中,對「爸」字作出了解釋:吳人呼父也。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爸字只是某個地區的方言,並未真正被廣泛使用。

於是在「爸」字緩慢發展的同時,大概從唐代開始,一種發音類似「爸爸」、被寫作「八八」「巴巴」的稱謂進入了中國。根據宛磊專家的介紹,「八八(或巴巴)」其實最初來源於阿拉伯語,表達的是是對男性長者的尊稱,一般是放在人名的後面。

「爹」和「爸」有什麼區別?將二字拆開才明白 難怪古人稱父親為「爹爹」

例如在著名的阿拉伯文學中有《阿裡巴巴與四十大盜》,其中的「阿裡」是主人公的名字,「巴巴」是對這位主人公的尊稱,而並不是名字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明的時代,是一個十分繁華富強的朝代,因此它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經商和學習,對異族文化也特別包容。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西方歐洲的商人大量進入中國,並在東南沿海城市及京杭大運河沿岸定居。

他們不僅將外來的習俗和特產帶到唐朝去,他們還將阿拉伯文化帶進中國,其中也包括『巴巴』這樣的外來辭彙。也正是由於巴巴這一辭彙的傳入,後面才有「爸爸」的出現。由此可見,爸爸這一辭彙也是在這一時期真正出現。

「爹」和「爸」有什麼區別?將二字拆開才明白 難怪古人稱父親為「爹爹」

當然,大家也可以在現在某些地區找到當初傳入中國的」巴巴「一詞。例如,在揚州、鎮江一帶還有『巴巴』的歷史痕跡。此外,一些少數民族例如揚州的回族人,他們通常就把祖父而不是父親稱為『巴巴』;在鎮江城內,許多大街小巷也用爸爸的,諧音取名:有『大爸爸巷』、『小爸爸巷』,可能某位有影響的老者,曾在這裡居住,隨後才出現這個街名。」宛磊這樣評價道。

於是在唐宋以後,「巴巴」一詞就漸漸紮根在中國人的世俗生活中。雖然「爸」出現的時間很早,但這個字真正開始大範圍使用,少說也到了清朝之後。因為滿清人比較喜歡使用疊詞,於是「爸爸」這個叫法就出現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