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每個人的期望,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就是希望老了的時候,子女能陪在身邊,哪怕子女不是很富有,不能給老人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只要能天天看見他們,做老人的也就心滿意足了。
人到老年,一般都有兩個心愿,一是物質方面有保障,不用因為衣食住行而發愁,其實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少有老人挨餓受凍。二是希望能與子女朝夕相處,以滿足情感上的需求,這個心愿看起來不算什麼,但要實現卻有一定難度。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大,每天都很忙,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年輕人,為了事業遠離父母,難得回家一次,老人與子女朝夕相處的心愿,隨之落空了。
子女不回來,老人又盼著能天天見到子女,怎麼辦?於是,有的老人就投奔子女,他們不回來我過去不是一樣嗎?是一些老年人的想法,也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
68歲的張大媽,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離她都很遠,一年也見不到他們幾面,張大媽為了了卻心愿,就去兒子家養老,到了兒子家,張大媽過的幸福嗎?
張大媽親口講述:
我有一兒一女,兒子是大的,女兒是老二。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後來又娶了一個省城的媳婦,在省城安家落戶了。
兒子離我遠了,我不想到了晚年的時候,身邊一個親人沒有,因此女兒到了出嫁的年紀,我明確告訴她,即使男方條件差點,只要離我近,我就同意。即使男方條件再好,如果離我很遠,我也不會同意。
女兒很聽話,她找對象專門找距離娘家近的。22歲那年,女兒處了一個對象,是鄰村的,與我家之間只隔著一條馬路。男方各方面與我女兒都很般配,我很高興。他們談了一年多的戀愛之後,就結婚了。
可是結婚後不久,女兒和女婿,不滿足在農村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去大城市打工。他們吃苦耐勞,只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就有了一些積蓄,他們用積蓄當首付,在城裡買了樓房,一下子就成了城裡人,不想回農村了。
兒子女兒離我都遠了,我是非常難過的,可事已至此,只要他們過的好,我也就別無所求。他們守著我,過的卻不開心,我也跟著發愁。
兒子和女兒,一年到頭也不回來幾次,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才能短暫團聚。每一次,他們的假期結束了,要回城裡去了,我就非常捨不得他們,送他們到村口,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了,我也捨不得回家,我幻想著兒子和女兒能突然回來。
雖然兒子和女兒,不能時刻陪在我的身邊,但那時我還比較年輕,除了要做家務,還要跟著老伴去地里干農活,每一天都很忙,沒有多少時間想念子女。雖然偶爾會夢到他們,但天一亮,我就要做這做那的,子女就被我忘在腦後了。
時光如梭,轉眼之間,我就老了。人到老年更加思念親人,我多麼希望子女在身邊陪著我。以前,我羨慕那些子女有出息的人家,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可老了以後,我羨慕那些子女寸步不離父母的人家,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子女,原來比吃的好穿的好更讓人幸福。
我老伴是一年多以前去世的,他活著的時候,還能陪我說說話嘮嘮嗑,我不是太無聊,自從老伴沒了,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出來進去形單影單,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每一天都非常難熬。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