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是民間傳統中"玉皇大帝誕辰"的吉日,俗稱"天公生"。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玉帝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天神,掌管天地萬物、人間禍福。這一天的祭祀活動自古便隆重非凡,民間有"初九大過年"之說,足見其地位之重。
傳說正月初九是玉帝巡遊人間、聽取眾生祈願的日子。古人認為,此日若能虔心敬拜、恪守習俗,便能得天神庇佑,一年順遂。
一、1要吃:紅龜粿,舌尖上的吉祥符
在閩台地區,家家戶戶初九必做紅龜粿——這種形似龜背、印著福紋的糯米糕點,被視作獻給玉帝的"人間信物"。龜在中國文化中象徵長壽吉祥,紅色代表喜慶,粿體上壓制的"壽""福"字樣則如天神的硃批,寓意將祥瑞納入人間。
製作紅龜粿頗有講究:糯米需浸泡七日,磨漿後以紅曲米染色,包裹花生、芝麻或豆沙餡,再以雕花木模壓出紋路。蒸熟後粿皮柔韌透亮,如紅玉含光。祭祀時疊成九層塔狀,取"九重天"之意,祭畢全家分食,祈願將天恩融入血脈。
二、2要做:敬天禮與傳家訓
1.祭天公:三牲五果敬蒼穹
正月初九,家家設香案於庭院,以整豬、全雞、活魚為"三牲",搭配柑橘(吉)、蘋果(平)、鳳梨(旺)、香蕉(招)、龍眼(貴)五果,寓意"三界通明,五福臨門"。供桌需鋪黃布象徵天界,點龍燭、燒金紙,主祭者行三跪九叩大禮,誦讀疏文,將家族姓名、所求心愿上達天聽。
在潮汕地區,更有"掛天燈"的獨特儀式:門前懸掛九盞紅燈,代表九霄雲外的凌霄寶殿,燈下綴流蘇,夜風中如星河垂落,既為玉帝引路,亦為家族點明前程。
2.傳家訓:以天為鑑正家風
初九亦是傳承家訓的重要時刻。老一輩會在祭天后召集全家,講述"玉帝七女下凡助董永"的孝道故事,或誦讀《朱子家訓》中"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訓誡。孩童則需背誦族譜、學習祭文書寫,在香火繚繞間,將敬天法祖、勤儉持家的精神代代相傳。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