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七,是春節慶典的尾聲,也是民間傳統中重要的「人氣日」。這一天與正月初七、正月二十七並稱「人三日」,分別對應小孩、中年人和老人的健康與運勢。正月十七尤為關注中年群體的安康,承載著人們對新一年家庭興旺、事業順遂的深切期盼。
此外,正月十七還有「落燈日」「打小人節」「刺針日」等別稱,各地習俗豐富多樣。例如,北方地區通過摘彩燈、吃麵條祈福長壽;南方則有驅蟲、避小人的儀式。這些傳統不僅凝聚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更寄託了驅災納吉、家和萬事興的樸素願望。
一、1剪:剪斷霉運,煥發新生
正月十七的「剪」,既指大掃除,也象徵剪斷舊年的晦氣。人們會徹底清掃房屋,修剪枯枝敗葉,寓意「除舊迎新」。
剪除霉運:通過大掃除,清理積塵與雜物,將過去一年的不順與厄運「掃出門外」。
修剪綠植:家中花草經過修剪,象徵生命力煥發,為家庭注入新氣象。
這一習俗既是對環境的凈化,也是對心靈的滌盪,為新年的順遂奠定基礎。
二、2吃:食以寓福,團圓安康
正月十七的飲食文化充滿象徵意義,尤以餃子和麵條為核心。
1.餃子:捏住「鼠嘴」,護家安寧
傳說正月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包餃子時捏緊邊緣的動作,象徵「封住鼠嘴」,防止其破壞家中糧倉。韭菜豬肉餡餃子因「韭」與「久」諧音,更添長久安康的寓意。
2.麵條:長壽綿延,家和人旺
麵條形長不斷,象徵福壽綿長。北方地區講究「落燈面」,即元宵節後摘燈時吃面,寓意告別節日熱鬧,回歸生活正軌,同時祈求家人長壽團圓。
三、3做:驅邪納吉,祈福順遂
1.打小人:踩碎是非,迎貴人相助
民間用紙剪成小人像,用鞋底拍打或焚燒,寓意驅趕生活中作祟的「小人」。現代人甚至穿印有小人圖案的襪子,象徵「踩小人於腳下」,祈求貴人扶持、事業順遂。
2.送蛐蜒蠍子:驅蟲護家
點燃篝火,待燃盡後將灰燼撒至門外,以此驅趕毒蟲。這一習俗源於農耕社會對害蟲的忌憚,寄託了遠離病痛、家宅平安的願望。
3.落燈:辭舊迎新
正月十七是「落燈日」,需摘下春節懸掛的彩燈,標誌年節正式結束。摘燈時需輕拿輕放,保存完好以待來年,寓意辭舊迎新、福運延續。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