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就開始預熱的三伏天,終於來到眼前了。
明天7月16日,正式進入三伏天,溫度極高,人的身體內部很容易堆積濕氣。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濕邪是「六淫」之一,古時便有「千寒易除,一濕難祛」的說法。
大多數人都喜歡在炎熱的夏日食用一些苦味蔬菜,像苦瓜、苦菊、蓮子心等,因為這些大都是寒性,吃完會覺得涼爽降火。
但是食用寒涼性的食材也是體內濕氣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進入頭伏,一定要學會忌口,飲食要「忌苦」!建議:多吃「2肉2豆」,輕鬆度過三伏天!
2肉
吃伏雞
民間有頭伏吃雞的習俗,而且最好是剛成熟的小公雞。「冬濕冷,夏濕熱」,公雞有祛濕的作用,春夏養陽,吃伏雞可補虛、助陽、發散寒氣、消暑祛熱。
不管是哪種做法,都會放點生薑進去,伏雞和生薑一起燉炒,體內的濕氣更容易消散。
推薦做法:【農家炒雞】
1、準備一隻小公雞,從中間切開,把裡面的內臟取出來,剁成小塊,放盆中備用。
一個紫茄子,把根部切掉,清洗乾淨後切成小塊,放盆中備用。3個香菇,把根部掰掉,從中間切上一刀,和茄子放在一起。一小把粉皮放盆中備用。
一個青椒,切成滾刀塊,半個大蔥,切成馬蹄片,一塊生薑切成薑片,一起放小盆中,再抓進去兩顆八角,幾粒花椒,3片香葉,幾粒紅干椒,一小塊桂皮。
2、起鍋添水,涼水的時候把雞塊下鍋,放少許料酒去腥,推動幾下,等水開後把鍋上的浮沫撇開,焯水2分鐘,撈出控水。
3、另起鍋,加少許食用油,裡面下10克冰糖,可以用勺子把冰糖敲碎,把冰糖從白色炒至黃褐色時撤火,把雞塊下鍋,翻炒幾下,攪拌均勻,把蔥姜和大料倒進去,淋上少許明油,小火翻炒幾下。
加適量清水,漫住雞肉即可,加15克料酒,20克生抽,10克東古醬油,食鹽、白糖、胡椒粉各適量,攪拌至調料化開。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