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說「我們不稀罕你那點養老金」,提出各過各的,該怎麼辦
最近我家對門的鄰居幾乎每天都吵架,隔著過道、隔著門都能聽見他們屋裡在大聲吵吵。
聽了好幾天,終於聽出個大概。
這家現在是三代同堂,一對老人,兒子兒媳還有一個四歲的小男孩。
對門房子的戶型比較小,大概七十多平方,住著5口人是有點勉強。
這家兒媳跟婆婆積怨已久,之前幾年,是因為孩子還小需要媽媽,所以一直沒出去工作,在家帶娃、做家務。
現在孩子已經可以送託了,兒媳就提出要搬出去住。
沒想到一直關係不好的婆婆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出去住,還要付房租,花那個冤枉錢幹什麼?」
兒子跟兒媳是一條戰線的,表示支持妻子,也想搬出去。
這下婆婆慌了,一改之前對兒媳的惡劣態度,甚至還提出「我的養老金、退休工資,都給你們用」,以此來交換兒子兒媳留在家中。
其實我多少也能明白老太太的意思:
這些年,她欺負兒媳婦欺負了個夠,兒媳對她早就沒有好臉色了。
這下兒媳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又搬出去,以後她想見孫子就難了。
而且,看兒子兒媳的意思,好像過段時間要去省城找工作,這擺明了就是跟婆家做一個「切割」。
老太太又惱、又怕,就擔心以後不能常見到寶貝孫子了,這段時間,一直都是因為這事兒吵架。
昨天晚上聽見兒媳大聲說道:
「媽!您整天說退休金、退休金,你那退休金能有幾個錢?
不就是一千多嗎?我不稀罕!
我現在的工作月薪四千,我不要你的錢,你也不要來煩我,我們各過各的吧!」
兒媳說完這話,整個樓道里都安靜了下來。
看來這句話把她婆婆堵得沒話說了。
今天早上,有搬家公司的車停在小區樓下,估計是他們一家三口要搬走了。
這場鬧劇圍觀了半個多月,在小區里都成了新聞。
大家都很感慨地談到現在常見的一種現象:
成年子女結婚了,一般不跟父母同住。
然而子女和父母之間、婆媳之間卻總是會產生尖銳的矛盾,而且往往是很難調和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部分年輕人的親情觀念越來越淡漠。
一直以來我們社會的基礎是「孝道」的土壤,在以前,哪怕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有矛盾,子女通常不會很強勢。
但近些年,隨著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子女不論是受教育程度、心智的成長、賺錢的能力、學業和事業等等各方面,都全方面的「碾壓」上一輩。
這屆成年子女,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所以越來越強勢了。
再加上,曾經的「家族」被打散成一個一個的小家庭,每個人都比以前更獨立也更冷漠了,這就讓「孝道」、「親情」之類的觀念成了無水之源。
現在很多從農村、小城鎮出來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到老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親情就會越來越淡漠。
第二,老人管的太寬,手伸得太長。
雖然說時代變了,但還是有部分老人,還秉持著以前的老觀念,什麼都想替子女做主。
老人愛多管閒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從小對子女做事不放心,什麼都想代勞,以至於子女年齡都大了,成年了,這個習慣還改不過來。
但現在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不想成為父母的「提線木偶」。
如果老人管的太寬,勢必會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厭惡。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