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雙面膠》,作者:羅詩如,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圖片源自網絡】
1
那是2010年10月21日,上午9點,門衛把一對陌生的中年男女帶進我的辦公室。男人40多歲,個子不高,大概只有1米6左右,他說自己叫徐有慶,又指著一旁的女人說:「她是我老婆,叫陳水英。」
陳水英的臉色不太對,泛著黑黃,身體有些浮腫。她咧嘴沖我一笑,牙齒很白。
「你們有什麼事嗎?」我問。
徐有慶連忙給我遞煙,說他們找縣電視台是想求助。這時,陳水英從口袋裡抽出一條手帕開始擦眼淚:「我得了尿毒症,我老公要把一隻腎捐給我,醫院說只要湊夠手術費用就可以馬上動手術。我們沒錢,真的沒錢。」
那幾年,我們電視台開設了一檔民生新聞欄目,內容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停電、缺水、被騙、糾紛、投訴、求助……雖然瑣碎,但收視率挺高,主動找上門求報道的人也不少。
陳水英告訴我,從2010年5月開始,她感覺自己特別容易累,「踩三輪車也沒有以前有勁了」。有一天,她突然大口吐血,但沒有聲張,瞞著家裡人去藥店配了一些中草藥。沒想到喝了一個多月,病情不但沒有好轉,臉色還開始泛黃,腿也腫得厲害。
徐有慶也說,他看到老婆這個樣子,心裡有了不祥的預感,就把上大學的女兒喊了回來。女兒是學醫的,立即帶陳水英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陳水英的兩個腎都已經萎縮,是尿毒症晚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短短几個月的血液透析治療,花了2萬多元,他們實在負擔不起。醫生也說,最好的治療手段還是換腎,如果親屬中有身體條件符合醫學要求、又願意為親人捐腎的,患者就可以儘快做手術了。
徐有慶願意摘一隻腎給老婆,9月1日,經過檢查,他們竟然撞上了幾萬分之一的機率,腎源配型成功了。可陳水英卻對醫生說:「我很怕,我不知道老公一旦把腎給了我,他會變得怎樣。我們都是農村的,只有幹活才能掙錢,如果他也垮了,這個家可怎麼辦?」
陳水英的憂慮不虛。他們的兒子很小就得了一種「怪病」,為了給兒子治病,他們花了十幾萬,欠下一屁股的債。徐有慶安慰了妻子一番,還跟她暢想未來,可十幾萬元的換腎手術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實在沒辦法,就想到了縣裡的電視台。
家有患病的孩子,丈夫願意拿出自己的一隻腎臟救尿毒症妻子,而且還配型成功了,這樣的新聞題材本身就很有看點。我和程記者立即對這對夫妻展開了採訪。
期間,有一幕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陳水英看著攝像機鏡頭,並不扭捏,她的言語中透出了一種渴望:「好心人幫幫忙,救我一條命吧!」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