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氣之一。民間有俗語云:「冬至大如年」,足以見得冬至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人團聚,圍爐而坐,熱騰騰的飯菜不僅溫暖了身體,更寄託了對新一年健康和好運的祈願。
俗話說:「5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在冬至這一天,民間講究吃一些傳統且寓意吉祥的食物,用來驅寒保暖、滋養身體,同時也討個好彩頭。下面我們來了解這些美食的寓意,並推薦對應的食譜,讓家人在冬至時節吃得暖心又暖胃。
一、餃子:驅寒保暖,包住福氣
冬至吃餃子是許多地方的傳統習俗,尤其在北方更為流行。相傳,餃子源於醫聖張仲景「驅寒嬌耳湯」,用來治療凍傷的耳朵。餃子形似元寶,象徵著招財進寶,包住福氣,不讓福氣溜走。
推薦食譜:牛肉白菜餡餃子
材料:麵粉500克,牛肉餡300克,大白菜200克,蔥薑末適量,醬油2勺,鹽1勺,香油1勺,清水適量
1. 麵粉加適量清水,揉成光滑麵糰,醒30分鐘;牛肉餡加入醬油、蔥薑末、鹽和香油攪拌均勻,大白菜切碎,擠去多餘水分,加入適量的食用油,與牛肉餡拌勻。
2. 麵糰分成小劑子,擀成餃子皮,包入餡料,捏成餃子形;鍋中燒水,水開後下餃子,煮至餃子浮起,再加兩次冷水,煮熟撈出即可。
二、發糕:蒸蒸日上,吉祥如意
發糕象徵著「發」財、「發」福,蒸蒸日上。冬至時吃發糕,寓意在新的一年裡事業、生活紅紅火火,步步高升。
推薦食譜:南瓜紅棗發糕
材料:南瓜泥200克,麵粉300克,糯米粉100克,酵母5克,紅棗適量,白糖50克
1. 南瓜蒸熟,搗成泥,稍微放涼;將酵母溶解在溫水中,倒入南瓜泥中攪拌均勻,加入麵粉、糯米粉和白糖,揉成光滑麵糰,發酵至兩倍大。
2. 將麵糰放入模具中,表面擺上紅棗,冷水上鍋蒸35分鐘,關火後燜5分鐘即可。
三、冬至面:順暢安康,福壽綿長
冬至吃麵條象徵著順順利利、長命百歲。熱騰騰的麵條溫暖人心,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裡感受到家的溫馨。
推薦食譜:羊肉湯麵
材料:麵條200克,羊肉片150克,蔥花、薑絲適量,高湯500毫升,鹽適量,香菜適量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