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與習俗中,臘月初十或許不如春節、中秋那樣廣為人知,但它卻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活智慧,是一個寓意著準備迎接新年、祈福納祥的重要日子。
「臘」字,在古漢語中意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用的干肉,而臘月,即農曆十二月,正是這一習俗最為集中的月份。臘月初十,作為「臘米工日」,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已至,人們利用此時乾燥的氣候條件,開始大量加工糧食,特別是舂米,以備過年及春耕之需。同時,也是製作臘肉、臘腸等美食的最佳時機,為即將到來的春節置辦年貨,家家戶戶洋溢著準備過年的喜悅與期待。
吃3樣:傳統美食的溫馨記憶
一、八寶飯——甜蜜團圓的象徵
在臘月初十,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八寶飯,以此祈求來年家庭和睦、生活甜蜜。八寶飯不僅口感豐富,寓意也十分吉祥,八種食材象徵著八方來財、五穀豐登。
八寶飯食譜做法:
材料:糯米500克、紅豆沙適量、紅棗、蓮子、桂圓乾、葡萄乾、核桃、杏仁各適量、白糖適量、豬油或植物油少許。
步驟:
二、湯圓——團團圓圓的祝福
湯圓,作為中國傳統節慶食品,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臘月初十,一碗熱騰騰的湯圓,不僅溫暖了家人的胃,更溫暖了彼此的心。
做法簡單,可選用現成的糯米粉加水揉成麵糰,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如黑芝麻、紅豆沙),搓圓後煮熟即可。
三、吃炒花生——長生不老的美好寓意
花生,因其生命力頑強,常被賦予「長生果」的美譽。臘月初十,炒一盤香脆的花生,不僅美味可口,更是寄託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炒花生時,只需將乾淨的花生米放入鍋中,小火慢炒,不斷翻動至顏色金黃、香味四溢即可出鍋,撒上少許鹽或糖調味,即可享用。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