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驢打滾:滾出一年好彩頭
驢打滾的由來頗具市井智慧。傳說有位小販推車叫賣豆面糕時,車輪陷進雨後泥坑,沾滿黃土的糕點反而激發食客好奇,成就了這道"因禍得福"的經典小吃。外層黃豆面喻意"金粉鋪地",內里紅豆沙象徵"紅紅火火",糯米卷翻滾的姿態恰似財源滾滾而來。
製作驢打滾需掌握"三蒸"訣竅:糯米粉需經三次過篩蒸製,才能達到彈而不黏的質感;紅豆沙要細火慢熬,直至泛起琥珀光澤;黃豆面必須現炒現磨,方能保留堅果焦香。將蒸好的糯米糰擀成長方形,均勻抹上豆沙後捲成長龍,在黃豆面中翻滾數周,切段時可見斷面如樹木年輪般層疊分明。
在這個立春與初六相遇的特殊時刻,春餅的麥香、薺菜的清苦、驢打滾的甜糯,交織成獨特的味覺記憶。這些穿越時空而來的食物密碼,不僅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兒女與自然對話的詩意表達。當我們用舌尖感受節氣更迭,用味蕾丈量時光流轉,或許就能讀懂那句"不富也平安"背後,那份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平凡生活的珍重。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