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2025-02-18     影墨     2192

立春過後,萬物復甦,但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冬季的蔬菜逐漸退場,春季的新鮮菜苗尚未成熟。市場上看似琳琅滿目的蔬菜中,暗藏不少反季食材,它們或因儲存不當導致營養流失,或因人工干預影響口感,甚至可能潛藏健康隱患。以下是立春後應儘量避開的5種反季蔬菜,菜販子都直言「自己不吃」,大家選購時務必擦亮雙眼!

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1. 紅薯:發芽育苗後的「硬芯」貨

紅薯本是冬季的寵兒,但立春後的紅薯多為菜農育苗後剩餘的「淘汰品」。此時的紅薯因長期儲存或受凍,易出現硬芯、甜度降低等問題,口感乾澀如嚼棉絮。更需警惕的是,部分紅薯表面看似完好,內部可能已凍傷霉變。

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2. 蘿蔔:外表光鮮,內里「糠心」

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但立春後的蘿蔔因溫度升高,內部水分和營養逐漸被新芽吸收,導致「糠心」。即便商家掰掉發芽部分,蘿蔔的口感也已變得軟塌無味,營養價值大幅縮水。

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3. 番茄:冷庫「休眠」的酸澀果

春季番茄多來自冷庫儲存或大棚催熟,表皮顏色不均、果肉硬實酸澀。這類番茄因未自然成熟,風味物質積累不足,營養價值也因長期存放而流失。更有甚者,部分商家為保鮮會使用激素催熟,長期食用可能影響健康。

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4. 白菜:外強中乾的「空心菜」

白菜是冬季餐桌的「百搭王」,但立春後溫度回升,白菜心易發芽抽薹,內部逐漸空心化,口感粗糙且營養流失。市場上低價處理的「陳年白菜」還可能因儲存不當滋生細菌。

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5. 苦瓜:寒性過大的「壓火陷阱」

苦瓜雖以清熱解毒著稱,但其性寒涼,與春季乍暖還寒的氣候相衝,過量食用易傷脾胃,尤其對體虛者不利。此外,春季苦瓜多為大棚種植,纖維粗糙、苦味過重,營養價值也不如夏季露天種植的品種。

立春後,這5種蔬菜儘量少買,營養低,口感差,菜販子自己也不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鬆軟玉米餅(零添加劑)
美食     23小時前     4867 鬆軟玉米餅(零添加劑)
鬆軟玉米餅(零添加劑)
美食     23小時前     4868 鬆軟玉米餅(零添加劑)
吃過最好吃的香菇菜包
美食     1天前     4746 吃過最好吃的香菇菜包
吃不膩的抹茶奶酥吐司,私房必備爆款
美食     1天前     2208 吃不膩的抹茶奶酥吐司,私房必備爆款
㊙️不塌不裂紙杯戚風蛋糕
美食     2天前     2583 ㊙️不塌不裂紙杯戚風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