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要經常做這饃,給家人清潔腸道,消食開胃,大人孩子都愛吃。在陝西眾多的特色美食中,石頭饃別具風味,深受當地民眾和遊客的喜愛。相傳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軍經常需要長途跋涉,長年在外征戰。食物的保存與攜帶是重要問題,受當時後勤保障和戰場環境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每每在一場大戰後,為及時解決吃飯的問題,士兵們只能就地取材。在地上生一堆火,撿一些石頭放入火中,將隨身攜帶的麵粉打成糊狀,倒在石頭上加熱,製作成薄薄的煎餅充飢。 久而久之,這種製作簡單、不受條件限制並且攜帶方便且可長期存放的食物,在秦軍中迅速流行開來,成為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重要法寶。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以說在秦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石頭饃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後來,隨著秦始皇一統天下,秦軍的士兵們紛紛解甲歸田,便把這種食品的製作方法帶到民間,並逐漸在民間流行起來。再經過後人的不斷改良,慢慢成為陝西人民最喜愛的休閒食品之一,前幾天帶孩子去小河邊玩正好撿了好多石子,今天就教大家用它來做一道石頭饃吧。
準備食材:
普通麵粉、食用油、純牛奶、核桃、花生、白糖
具體做法:
1.我們先往500g麵粉里倒入60毫升油和150毫升牛奶,攪拌均勻後用手揉成麵糰,蓋上蓋子放到一旁醒發至兩倍大。
2.將核桃和炒熟的花生放在攪拌機里攪成粉末,倒出來和適量的白糖攪拌,再加一點麵粉。
3.案板上撒些乾麵粉,將發好的面揉成長條,揪成一個個嬰兒拳頭大小的面劑子,再把揪好的面劑子揉一下,擀成麵皮。
4.把之前拌好的餡料包進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