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三伏天就到眼前了,整個夏天最能考驗人的時期即將到來,想必大家都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來迎接這一年一度的酷暑挑戰,一場漫長的挑戰,長達40天。
不得不說,中國是一個喜歡吃的民族,無論是佳節還是各種節氣,總能找出相對應的美食來烘托氣氛,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冬至的餃子······那麼三伏天應該要吃啥喝啥呢?
老話說:「入伏一碗湯,不用開藥方」,大家應該都有一個疑問,到底是怎樣的一碗湯呢?
「伏羊一碗湯,勝過良藥方」,伏羊,就是入伏以後的羊。入伏以後吃羊肉的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國的某些地區,經常會舉辦「伏羊文化節」。
我們都知道羊肉性溫,肯定會有人擔心夏天吃羊肉會不會更熱?其實不然,在三伏天吃羊肉更容易將體內的寒氣驅出來,尤其對一些虛弱、免疫力差、貧血的人群來說,吃羊肉的作用更大。
現在很多人幾乎都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不出門,雖然涼快,但時間久了就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問題,體內的寒氣堆積到一起,就會引起關節炎、風濕病等問題。這時候喝上兩口羊肉湯,就能有效地緩解這種情況。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道羊肉湯的家常做法,簡單好學,跟著做就行。
一、準備食材
一斤左右的羊肉,要挑選新鮮的,先切成長條,再切成大塊,清洗乾淨後放盆中備用。水果玉米一根,先切成厚片,再從中間切開。
一根山藥,削皮洗凈後切成滾刀塊, 放在小盆中,倒進去適量的清水浸泡,防止山藥氧化變黑。半根大蔥,切成斜片,一塊生薑切成薑片、白芷兩片放在一起。一把枸杞放碗中,加清水泡一會兒。
二、焯水
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放進去一勺食鹽增加底味,等水燒開後下入山藥段,用勺子推動幾下,改中火煮兩分鐘,再把玉米放進去,繼續煮一分鐘,用漏勺撈出控水。
三、開始烹飪
起鍋加清水,涼水的時候就要把羊肉下鍋,加入少許料酒去腥,等水開後用勺子翻動幾下,讓羊肉受熱均勻,中火煮兩分鐘,用勺子把上面的浮沫撇去,漏勺撈出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開水。
把蔥姜和白芷放裡面,蓋好鍋蓋,開大火,等水開後改成小火,繼續燉一個小時。30分鐘過後,把裡面的蔥姜撿出來,蓋上鍋蓋繼續燉30分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