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直到一年後,我才知道徐有慶夫婦分居的事情。
徐有慶的老家是一個名叫「浮河」的小村莊,距離縣城18公里。
1992年,經人介紹,徐有慶和比自己大2歲的陳水英相識。朋友笑他幹嘛要找個比自己大的女人,徐有慶說:「我們農村裡不是有這樣一句俗話嗎——『娶得起,娶大姐』。」
陳水英是家中的長女,下面有兩個弟弟,小學只讀了4年,父母就不讓她繼續讀了。她會幹各種農活兒,是家裡的「頂樑柱」。
一般,農村的女子到了20來歲,孩子都滿地爬了,可能是由於家裡窮,再加上長得顯老,面相還有點凶,陳水英的親事到了27歲才定下來。
徐有慶不在意陳水英的外貌,他看中了她手腳勤快又能吃苦,是個過日子的人。婚後第二年,女兒出生;2001年,兒子出生,這個小家庭湊足了一個「好」。
夫妻倆打算把家裡的老房子推倒造樓房,然後好好培養兩個孩子。為此,他們努力攢錢。徐有慶農忙時下地幹活,農閒時進城打工,什麼髒活累活都肯干;陳水英在家照顧孩子,閒時做來料加工,每天賺20多元。
可是,這種有奔頭的日子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2005年,徐明發病,他們欠債十幾萬,全家乾脆搬到縣城裡謀生。那時候,縣城的公交車還不是很便捷,私家車也不多,踩三輪車是個不錯的營生。白天,徐有慶出去拉活兒,陳水英在家照顧孩子。晚上,夫妻倆換班。
縣裡有一條路,全是上坡,遇到客人要去,一些男車夫都發怵,騎到半路得下車推一段,但陳水英可以一口氣騎到目的地。她性子強勢,嗓門也大,做生意,一般的男人搶不過她。經常到凌晨2點多,陳水英才會回家休息。
靠著勤勞,夫妻用微薄的收入養活了一家四口,還不時能帶徐明去大城市看病。一晃5年過去,女兒上了大學,不料陳水英又得了尿毒症,這才有了我與他們認識的後續。
2011年7月,徐有慶得知老母親生病了,就準備帶兒子回鄉下看望。臨走之前,他問陳水英要不要一起去?陳水英搖搖頭:「以後再去。」
等徐有慶返回,發現儲藏室的門怎麼也打不開。仔細一看,鎖被換掉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了,就帶著兒子到處找陳水英,結果找了一圈,發現自家的屋裡又有了燈光。
徐有慶敲門,陳水英不肯開,最後說:「你已經有了別的女人,你找她去過日子好了。」
徐有慶一頭霧水,罵她發神經,陳水英就在裡面聲嘶力竭地叫喊:「你自己心裡清楚,你不是早就跟樓上的女人勾搭上了?你給我一個腎救了我的命,我感激你,可你跟別的女人有關係,我接受不了,我們過不下去了。」
一直鬧到警察都來了,門才打開。談到夜裡11點,工作還沒做通,警察說:「你們的事情,我在電視報紙上看到過,走到現在不容易,何必呢?」
結婚多年,一起經歷了那麼多事,陳水英的不信任令徐有慶既傷心又生氣,他希望老婆向自己賠禮道歉,但兩人都是倔脾氣,誰也不讓誰。徐有慶吞不下這口氣,當天晚上帶著兒子去住旅館。
過了兩天,陳水英悄無聲息地搬出了梅園小區。那天晚上,徐有慶接到女兒的電話,她一直哭,最後責問道:「爸爸,你為什麼要跟那女人?她有什麼好?媽媽都這麼苦了,你還要這樣去傷害她?」
徐有慶說:「如果當時沒有劉阿姨,我和你媽還有你弟弟可能就沒有今天,人要講良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