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農村一對新人正準備結婚,就在大家紛紛上前祝賀的同時,新郎一看到岳母,突然對岳母表示:「媽!這聲媽我已經喊了二十多年了,往後還會繼續喊下去!」引眾人不解,為何二十多歲的新郎會這麼說呢?這一聲呼喊引出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七零年代,農村婚姻場面
1970年春,大陸一戶農村人家,屋內外貼滿了大紅的喜字。
在「劈啪~劈啪~」的鞭炮聲中,一對年輕的新人在雙方父母、一眾鄉親們的見證之下,正在屋內,舉行著簡單而又莊重的婚禮。
婚禮進行到了雙方改口的環節,在雙方父母的鼓勵之下,新娘有些羞澀地對著男方父母輕喊了聲「爹、娘」。
而隨後新郎的改口,則顯得大方、自然得多,在他喊完爹、娘之後,新郎有些激動地抹了把淚,他對岳母說道:「娘,這聲娘,俺已經喊了二十多年。」
聽到女婿這樣說,端坐在前面的岳母不禁淚眼婆娑起來,而一旁的親家母也是感慨萬千,她輕拉著對方的手,一面安慰著對方,一面不停地說著:「嫂子,那些年真是苦了你了,好在現在終究咱們又是一家人了。」
收養嬰孩
1943年,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掃蕩,敵軍的不斷襲擾,使得根據地的環境日趨惡化。
在部隊隨後的不斷轉移、戰鬥過程之中,群眾們始終提供著必要、巨大的支持。
11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婦救會會長尹德美因為操勞過度,早產誕下了一名男嬰。
寒冬時節,加上身體孱弱,這個早產的嬰孩兒,只在母親的懷中呆了不到一個晚上,天亮時便在尹德美的痛哭聲中,匆匆地離開了人世。
喪子的打擊,讓產後虛弱的尹德美一連躺在床上六天,終日以淚洗面,任憑丈夫如何勸也勸不住。
到了第七天,隔壁的孫大娘敲開了尹德美的家門,她的身後跟著兩名憂心忡忡的軍人,女軍人的懷裡還抱著一個襁褓。
孫大娘指著身後的這兩人說道:「德美呀,這是通訊大隊長黃志才和電台台長劉凱夫婦,他們懷裡的孩子剛出生半個月。如今部隊每天都在轉移、作戰,實在是帶不了孩子。這孩子太小,村裡面能照顧小孩的人家,就只有你了。 」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