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大骨頭湯,直接入鍋煮就錯了,多加2步,骨湯濃白不腥,好喝
冬天天寒地凍,氣候乾燥,這個季節最需要喝些湯湯水水,既能為身體補充水分,又能增加營養、暖身暖胃,比如大骨湯就很不錯,我們可以經常安排。
說到大骨頭湯,要想做得好喝,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湯白,二是湯不腥,做成這樣,誰見了都想多喝一碗。究竟怎麼做呢?
很多人燉大骨頭湯,習慣直接給大骨頭焯水,然後就入鍋加水燉煮,結果做好後,不僅看起來很寡淡,還有一股子腥味。其實燉大骨頭湯,直接入鍋煮就錯了,建議在烹飪過程中多加2步,保准骨湯濃白不腥,非常好喝。
下面就來分享一下燉大骨頭湯的詳細做法,以及小竅門,趕緊來看看吧,學會了給家人露一手。
【燉大骨頭湯】
準備大棒骨、料酒、生薑、蔥、鹽、食用油、開水。
1、購買時記得讓老闆剁成小塊,不然自己剁又費勁又費刀。將大棒骨放進盆內,加足量清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在此期間,多換幾次水,把大棒骨內的血水泡出來。
2、泡到水不那麼紅了,下手清洗一下,再撈出瀝水。生薑洗凈切片,蔥洗凈切段。
3、大骨頭放進鍋內,加入薑片、蔥段,再倒入沒過大骨頭的清水和一大勺料酒,開大火煮。等水開了,把浮沫撇掉,處理乾淨後再繼續煮十分鐘。
4、時間到了撈出大骨頭,裝進有溫水的盆內,逐個清洗一遍,去掉附著在表面的髒東西。洗凈後撈出瀝水。
5、另起鍋加油,燒到五成熱,將大骨頭倒進鍋內,小火不斷翻炒。待大骨頭上的肉變焦黃色後,放入薑片,繼續翻炒一分鐘。
6、接著轉大火,並立即倒入沒過大骨頭一半的開水,保持大火煮十分鐘,煮的過程中若有浮沫要撇掉,避免出現腥味。
7、十分鐘後繼續倒入開水,保持大火,水量沒過骨頭多一些的量,再煮十分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