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美食之旅從買菜開始,只有新鮮的食材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肴。從買菜的習慣來說,年輕人願意去超市,不用講價,童叟無欺;而老年人喜歡去逛菜市場,不僅能講價,菜還更新鮮。
我建議年輕人多向老年人學習,不服不行啊。同一種菜,我老媽去買能便宜幾毛錢,敢情老闆一直欺負我這個老實人呀。
不過,我老媽的有些經驗,我還是不太贊同的,比如她總是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是啥意思?就是早上不買豬肉,晚上不買豆腐。晚上買豆腐的可能不多見,但早上買肉的不是很多嗎?早上的肉不是很新鮮嗎?
老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話說的有道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弄懂了才能買到最新鮮的豬肉和豆腐,建議年輕人和老年人都看看。
【早不買豬肉】
目前我們吃的豬肉,一般都是生長6個月就出欄了,生長周期比較短。而在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自己養豬,喂豬草、剩飯,時不時還放出去溜溜,生長周期很長,得長一年之久,肉質緊實鮮嫩,特別好吃。
不過那個年代,生活水平比較低,殺一頭豬當天肯定賣不完,一大早確實容易買到前一天剩下的豬肉。畢竟肉販子都會先把剩肉賣完,再賣新鮮肉,也有些會在新鮮肉里摻雜一些沒賣完的豬肉。
由於沒有冷藏冷凍技術,沒賣完的豬肉很容易變質壞掉,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因此老輩人才說早不買豬肉,可能會不新鮮。
然而現在的情況已經與過去不同了,養豬場都是機器宰殺,省時省力,凌晨4點左右就有肉販子來拉豬肉,進行分割後6點左右就可以售賣了,所以早上8點以後去就能買到新鮮豬肉了。
其實,不管什麼時候去買豬肉,只要看顏色(鮮紅或粉紅)、聞味道(無腥臭味)、摸表面(乾爽不發黏),就能分辨是新鮮肉還是隔夜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