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農曆大年初六恰逢立春,這兩個節日的奇妙重合,讓古老的節氣與年俗在時光長河中撞了個滿懷。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昭示著萬物復甦的序幕拉開;而大年初六作為"馬日",既是"送窮鬼"的傳統吉日,也是商鋪開市的黃道吉辰。當迎春納福的期盼遇上開市大吉的願景,"初六吃3樣,不富也平安"的民諺便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一、咬春餅:一口咬住五穀豐登
立春吃春餅的習俗可追溯至唐朝,薄如蟬翼的麵餅裹著時令菜蔬,恰似將整個春天包入囊中。相傳唐太宗曾將春餅賜予群臣,餅中暗藏"春盤"九種食材,寓意"久久長春"。發展至今,春餅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為承載農耕文明的活態符號——麵餅象徵大地,時蔬代表新生,捲起的不僅是一口鮮美,更是對風調雨順的殷殷期盼。
家常春餅的奧秘在於"三燙":燙水和面讓餅皮柔韌,燙鍋快烙鎖住麥香,燙菜入餡保留脆嫩。主婦們將麵糰揪成小劑子,每兩個劑子間抹油疊壓,擀成圓片後在鐵鍋上輕旋,待麵皮鼓起雲朵般的泡泡時迅速揭起,趁熱撕開即成兩張薄如宣紙的春餅。
二、食春菜:舌尖上的草木先知
立春三蔬中,薺菜最得古人青睞。蘇東坡曾贊其"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陸遊更留下"春來薺美忽忘歸"的詩句。這藏在田間地頭的報春使者,經冬雪浸潤後格外清甜。韭菜則因"剪而復生"的特性,被視為生生不息的象徵;豆芽挺拔向上的身姿,暗合著"節節高升"的吉祥寓意。
薺菜炒雞蛋堪稱春日餐桌的絕配:取新摘的薺菜,焯水後擠干切碎,與金黃的土雞蛋液溫柔相擁。熱油下鍋的瞬間,蛋液裹著薺菜在鍋中舒展,宛若綠玉綴金箔。這道菜講究"三快"——快炒保其翠色,快翻鎖住鮮香,快出鍋留住鑊氣,方能成就春日限定的至鮮滋味。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