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教你蒸甑糕,棗香濃郁,軟糯黏甜,一次蒸一盆不夠吃。甑糕的歷史悠久,主要食材是糯米、紅棗、紅芸豆,蒸出來的甑糕米棗交融,白裡透紅,營養豐富,綿軟粘甜,風味獨特,大人小孩老人都很喜歡吃,甜的口味,在早餐的時候很受歡迎,香糯清甜,非常的頂飽,很多西安人早上都喜歡來一份甑糕解饞。
「甑」念zeng 四聲,甑其實是一種很大很深、底部有小孔的容器。據傳,甑在原始社會後期已經產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陶甑,商周時代發展為青銅鑄成,鐵器產生後,又變成了鐵甑,近年也有用白鐵葉子焊成的。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我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粉糍」演變而來的。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現在的甑糕一脈相承。
準備食材:
糯米、涼水、紅芸豆、紅棗
具體做法:
1.提前一晚上往盆里倒入糯米,也叫江米,然後往盆里倒入多一些的涼水進去浸泡一個晚上。
2.往另一個盆里倒入紅芸豆,也倒入涼水進去浸泡一個晚上。
3.今天是第二天,糯米已經泡好了,泡好的糯米可以用手輕鬆地捏碎,然後把糯米淘洗乾淨。
4.鍋里燒水,在篦子上面鋪一層籠布,把淘洗乾淨的糯米倒在上面,再將糯米均勻地攤開,在上面扎一些小孔,這樣可以讓糯米均勻地熟透,到時候蒸的甑糕才更加地軟糯,蓋上鍋蓋,大火蒸40分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