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放韭菜芹菜蔥白,據說放太早有蔬菜的生臭味。
在室溫下發酵兩三天,再移入冰箱冷藏發酵。
可以看到初步發酵的泡菜已經出水了,這時候的白菜幫子潔白爽口,已經可以吃了。
不過我喜歡發酵熟成的,靜待三十五天,這時的亞硝酸鹽基本降解完,益生菌最活躍,味道和口感平衡得剛剛好。
美味值得等待!
小貼士 前言和過程說很多了,老照片有點糊,今年冬天做泡菜時再發新的手把手詳細版。
再次敲重點!!
眾人千味,南北各異!按自己的喜好微調,要懂得變通哦可以先做少量的嘗嘗,再調整配料份量,找到最適合自己味蕾的口感。🤔
咸甜酸辣下次調整,或者煮泡菜鍋的時候調整
1.按照步驟順序來,改了步驟就會減分。
2.糖的量,方中為80克。糖為底味,也是輔助發酵。視個人口味或水果泥的甜度,可酌量增加!!我一般在煮泡菜湯時視底味如何再加一點調味,因為發酵時間不一樣酸度不一樣。
3.喜歡更辣的可再加辣椒麵!!雖說韓式辣椒麵不像四川的那麼辣,但菊花殘滿地傷的我就減量了只放了120克細面我是覺得不夠辣後期煮的時候可以放辣椒,多了太辣就麻煩了!
4.會用到魚乾、水果類、乾果類、丁香等,各家選用的品種不一樣,便造成了各家獨特的風味。水果可以選除了常用的蘋果,還可以加梨、菠蘿、檸檬,乾果一般用甜杏仁、丁香、松子、栗子等,不放對基礎底味的影響不大,只是層次會少一點,按自己的喜好來。
我個人很不喜歡丁香就沒放。
有些人不喜歡蝦醬覺得是腥臭味,不放的話就清爽點,魚露是一定要的哦。
魚乾一般用柴魚,我覺得味有點重,可以用小黃魚或蝦仁干。
還有關於放韭菜,韓國都是放的,發酵的味道重一點,我可以接受不覺得有問題,有人怕味道重,個人衡量吧。